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史钩沉 > 访谈征文

青春献给大西北 无怨无悔——访教育行政学院第四期学员于宗武(徐丽丽)

2021年10月12日    

青春献给大西北 无怨无悔

——访教育行政学院第四期学员于宗武

徐丽丽

七月的北京城,骄阳似火,同样如火的,还有我们的心情。车子穿大街、走胡同,终于停了下来。青海离休干部、教育行政学院老校友于宗武的家,到了。

于宗武是解放前入学的大学生,1946年考入中国大学,在法律系学习了三年后,按捺不住救国救民的革命热忱,没有毕业就离开了中国大学。1949年,他转入解放区兴办的华北大学,接受革命理想信念教育,五个月后毕业,组织上原来分配他到南方,后来由于一位被分到西北地区的同志病了,组织上问他是否能够换个地方,于宗武觉得不管到哪里都是为祖国工作,就欣然同意了。就这样,文质彬彬的于宗武被分到了祖国的大西北,辽阔而又贫穷落后的青海。当时青海还没有解放,于宗武等几百名学生在西安等了一个月后才随部队一起进驻青海,建立人民的政权。到青海后,于宗武被分到贵德县任县教育科长,1950年入党,1956年到1960年,在贵德县中学当校长。

1960年,于宗武作为青海省贵德县中学校长到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学习,是第四期、也是学院停办前的最后一期学员。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说起在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情景,年已八十的于宗武老人依然如数家珍。他说,第四期学员按照计划拟招收200人,实际上报到了199人。1960年4月初开学,学制本为一年,到春节前结束,但实际上第四期学员只在校学习了5个月,9月份的时候学院被迫停办,他们也提前离校了。参加学习的,既有中学校长,也有地市教育局的局长。培训学习以支部活动为主。于宗武所在的支部,学员来自新疆和青海两个省,其中新疆5人,青海3人。在校学习期间,主要是学员自己以支部为单位开展自学。学院印发了一些讲义,内容包括马、恩、列、斯、毛、刘、周、朱关于教育的论述,凯洛夫的中学教育学,叶希托夫的小学教育学,党史,心理学和哲学等。大家自学之后,就一些主要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一个礼拜开一次支委会。于宗武说,他到学院学习之前就已经学过教育学方面的课程,而且有了多年教育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重新学习教育学理论知识时,就有了更多新的体会,对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接着风趣地说,可能这也正是这种干部教育培训的意义所在吧!

为贯彻教育部“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六七月份的时候,学院组织大家到四季青人民公社实习、劳动了几天。九月份,中非关系史上第一位非洲国家元首,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访华。学院组织大家在长安街上列队欢迎,场面非常热烈。由于于宗武家住北京,学习之余,他经常和支部的同学一起爬香山、逛胡同,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么多年过去了,于宗武依然叫得出他们的名字。好景不长,有一天,学院的肖院长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学院停办了,学习到此为止,大家各回原地。与同学、母校告别后,于宗武又回到了青海。学习生活虽然中断了,但在学院学习期间形成的一些思考,依然继续了下去,而且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指引着他的工作。

回到贵德后,县里想提拔于宗武当县长,但没有被批准。原来于宗武在北京上小学、念一中的时候,有一个同班同学也叫于宗武,跟他同名同姓。巧的是,两个于宗武先后上了同一所大学,中国大学,而且都在法律系,只是“那个于宗武”要高一个年级。虽然有这么多的相似,但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两个于宗武有了巨大分歧,最终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1949年,全国大解放前夕,他们都离开了中国大学,一个是正常毕业,加入了国民党傅作义的部队;一个是提前离校,投奔共产党,去了华北大学。因为“那个于宗武”加入了国民党,加上于宗武自己的家庭出身是地主兼资本家,早在他在华北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没有弄清两个于宗武的差别,错把他当成了特务。不仅1960年的提干因此受到影响,而且后来几乎每次搞运动,这都成为老人挨批斗的一个原因。常年的西北高原生活以及坎坷的经历,使老人的身躯不再挺拔。建国初期,青海几次发生叛乱,有不少跟于宗武同去青海的同学在叛乱中牺牲了,老人抛家舍业,冒着生命危险建设祖国边疆,把青春与热血都洒在了大西北,其中的艰辛苦难无以计数。他是如此忠实、如此坚贞、如此敬业,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误解,但说起这些,老人却只是淡淡的,他那豁达的人生态度、宽广的胸襟、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采访中,于宗武老人还是一个热情周到的主人,他不仅照顾着我们,请我们用茶、吃水果,还惦念着没有在屋里的司机,不顾行走不便,亲自去请他到屋里来休息,这样的细致周到正是老人一生平易近人、谦恭和善、热心体贴的一个缩影。

    于宗武始终没有当上贵德县的县长,他后来去了河西公社当了一年党委书记,1962年到1975年在海南州中学当校长,后在共和县当了五年县长,分管教育工作,离开共和县后到海南州教育局当局长,直至退休。他不仅始终在教育领域工作,与教育结下一生的缘分,跟教育行政学院之间,也是缘分不浅。因为不仅于宗武老人自己是学院的第四期学员,他的大女婿杨长江曾经在学院工作,大女儿于倩至今仍在学院图书馆工作。采访中于宗武老人不仅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非常了解,对学院的发展变化也十分关心,学院搬迁到大兴之后,老人还到学院的校园里走了走,对曾经在学院度过的难忘时光甚为怀念。

采访结束的时候,俞家庆院长把一本学院编著的书送给了于宗武,他拿过书,风趣地说:“俞院长给这个于宗武送了一本书。”大家不由地都笑了。历经这么多风雨、坎坷,还能够如此笑面以对,老人的幽默、豁达再次让我们折服。不顾我们的反对,老人坚持送我们走出房门,跟大家一一握手告别,他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老人的手温暖、有力,我们也衷心地希望他能够身体康健,常回学院看看。

欢迎,$currentLoginUser.name

教职工号:$currentLoginUser.login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