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教学专项座谈调研报告
2019年10月08日
现场教学是对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重要创新,具有一线的体验性、直观的现场感和直接的互动性,能够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浦东干部学院就把现场教学看作最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之一,并与专题讲座、互动研讨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近年来也高度重视现场教学的开展,以往在问卷、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评估中,都可以发现,学员们普遍认为,现场教学和外出考察,形式非常好,是收获最多、印象最深的教学环节,希望学院将这种教学形式一直坚持下去。但是根据评估数据不难发现,业务考察的平均满意度普遍低于其他评估指标,说明以现场教学为主的业务考察效果与学员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
2016年下半年以来,教务部围绕现场教学的质量提升和基地建设,在高校校长班、高校中青班、地市局长班、省督学班、田家炳中小学校长班等重点班次中组织了10场专项座谈,共50余位学员代表参与其中。学员的选择尽可能覆盖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和不同分组,充分保证了学员的代表性,获取了很多宝贵的一手资料。2017年3月,于京天副院长带队教务部赴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对其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经验探索进行调研。现场教学的系列座谈和调研让我们对学院现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进方向以及现场教学基地如何组织开展都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
一、现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系列座谈中,针对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学员们结合切身体会,非常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主要聚焦如下三个大方面;
1.在时间安排上,主要存在考察次数少,考察安排靠后,考察时间较为仓促的问题,这也是学员最常提到的问题。①现场教学在整个培训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较小,为期21天的局长班、督学班等一般只有1次现场教学,次数和时间太少。②现场教学一般安排在培训中后期,例如第50期高校中青班开班1个半月后,才组织第一次现场教学,安排太过靠后,学员前期比较疲惫,也不利于大班的融合交流。③每个现场教学点的时间只有半天,但是往返本身就占用较多时间,真正留给考察交流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时间比较仓促,难以进行深入交流。
2.现场教学流程尚未规范化、标准化。①现场教学环节只有非常简单的日程安排,缺乏具体的教学计划,学员基于有限的信息,常常无法做出有针对性的路线选择,不利于带着问题去学习。②有时因时间限制等原因,没有落实互动交流环节,或交流并不深入。③缺乏专人进行总结提升,教学性不足。
3.现场教学的针对性有待提升。①现场教学点基本都是选择一流学校,对来自欠发达地区和地方普通学校的学员而言,可借鉴性有一定局限。②现场教学的分组方式较为粗放,不够细化,主要是随机分组、硬性指派,没有充分考虑学员的个性化需求。③现场教学的内容没有聚焦特色亮点和学员需求。例如,对督学而言,更想了解现场教学点的教育督导究竟是怎样操作的,以及学校是怎样配合督导的,而学校自身发展历程的介绍和硬件设施的参观并不是最重要的。对校长来说,可以进课堂听课;对局长来说,进课堂听课则不是最重要的。高校班现场教学的主体报告同质性较强,普遍大而全,但不够聚焦本校亮点特色。
二、现场教学的质量提升
结合现场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系列座谈中,学员们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改进建议,为学院现场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了集体智慧。
1.优化现场教学的时间安排。①现场教学环节在时间安排上要前移,整个培训日程在前1/3段就应有1次现场教学。②充分利用京内资源,增加京内考察的次数。③如现场教学点较远,应将半天的考察时间延长到一天。
2.加强现场教学的整体规划。①现场教学要有清晰的教学计划,并提前印发给学员。②现场教学的核心是主体报告。③一定要落实互动交流环节。④除了有主讲人,还要有专职教师进行总结提升,归纳现场教学点的核心经验,不求多但求精,给人以启发和触动,并将总结提升的内容固定下来。
3.多角度提升现场教学的针对性。①现场教学点的选择既要面向高端引领,也要贴近普遍实际。例如,高校班的考察点既要包含部属高校,也要有地方高校;既要有综合型大学,也要有专业型大学。②主体报告在短暂的时间内无法包含所有的内容,要聚焦于本地的特色亮点,围绕发展理念充分展开,考察单位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等一般性内容,最好提前印发给学员,不过多占用现场时间。③现场教学点的考察内容要增加选择性,比如可以选择听课、参观校园硬件建设,或者与分管不同工作的负责人座谈交流等。
4.加强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贯通衔接。①高教班如果邀请了高校(尤其是京内高校)校领导进行典型案例教学,最好相应安排赴该校进行现场教学。②基教班可以请京内学员对分管区域的整体情况先作介绍,再赴京内具体现场教学点考察。③建议将现场教学、分组研讨和案例分析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先进经验,加强现场教学的理论研究。
三、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组织开展
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是学院2017年推动培训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在系列座谈中,学员们从学校的视角,谈到了与学院共建现场教学基地的可行性,林干院从干部院校的视角,分享了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经验,这些都对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组织开展给予了很大的启发。
(一)现场教学基地的主题划分
高教领域对现场教学/外出考察主要关注高校党建工作、思政工作、学生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社会合作、国际合作、改革创新、机制体制等主题。基教领域主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考试改革、学生德育、应急管理、校园安全等主题。
(二)现场教学基地校应具备的条件
1.基地重视。有长期合作(至少持续3年)的积极性,能够保证每年的最低接待批次。
2.事件典型。在某个主题方面,有亮点特色或成功做法,有参观考察和教学科研的价值。
3.可以借鉴。更多侧重理念的引领,而不是主要依托硬件的配备。
4.层次多元。以高等教育为例,目前全国公办普通本科高校800所左右,学员大多还是来自各省的地方高校。现场教学基地不仅要有高水平、创一流的大学,也要层次多元,有部属高校、有地方高校,有综合型高校、有专业型高校。
(三)现场教学基地的遴选方式
1.由国教院列出相关主题,征求教育主管部门意见,请各司局、各省教育厅或教工委推荐全国在不同主题层面做的较好的学校。或者根据《中国教育报》涉及的热点学校,结合教育部年度工作重点和专家推荐,有选择地筛选出目标基地校。
2.建立并不断完善现场教学目标基地的信息库。
3.学院采取公对公的方式,向目标基地校正式发函,请各学校自愿申报。
4.引入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在申报学校中择优选择,并明确挂牌期限,挂牌到期后,重新组织申报。
(执笔人:闫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