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史钩沉 > 访谈征文

五十年前的回忆——访我院校友伍棠棣老师(庞鸿瑞)

2021年10月11日    

五十年前的回忆

——访我院校友伍棠棣老师庞鸿瑞

在教育心理学界,许多人都认识伍棠棣老师,因为早在五十年代,他就已经是年轻有为的心理学专家了。伍老师曾于1955年到1960年间在教育行政学院任教,在学院5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伍棠棣老师于1921年7月出生在广西平乐县,中学时代学习刻苦,成绩非常优秀,在桂林高中刚读完二年级,还未毕业就参加了大学招生考试,被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录取,当年17岁。毕业后,任中山大学助教,后调往北京师范大学任讲师。1955年服从组织安排,由北师大调往正在筹建中的教育行政学院,后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学院停办后,调入中央教科所工作。伍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现在84岁的高龄,还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地耕耘着。

伍棠棣老师见到我们,好象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既兴奋又激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50年前的往事。

一、董纯才部长的关心、爱护和培养

谈到我院第一任院长、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董纯才的时候,伍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深情地回忆了这样几件事。

董纯才部长关心、爱护教师。1951年伍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任心理学讲师时,参加了由苏联专家斯·阿·彼德鲁舍夫斯基和北师大教员组成的研究小组。苏联专家在专业上给中国教师以辅导,并和他们一起备课。那个年代非常重视出身,出身不好就要划入另类,被人歧视。由于伍老师的出身不好,有的同志认为他不应该参加由外国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就把这件事举报到了教育部。有一天,董部长的秘书打来电话,说要看伍老师备课用的笔记本。在研究小组的这段时间里,伍老师已经记录了整整8个笔记本。在笔记本送到部里之后,伍老师焦急地等待着,不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几天之后,秘书打来电话,让伍老师到教育部去一下,伍老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教育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董部长亲切地对他说:“备课做的笔记很好,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做学问的人,很认真,要坚持下去。”听了董部长的这席话,伍老师激动万分,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因为这说明领导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给予了肯定。董部长的鼓励和支持,激励着伍老师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1955年,在董纯才部长亲切的关怀下,教育部创办了教育行政学院。学院的任务就是培训教育战线的干部。学院筹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选调教师。伍老师和胡克英老师一起由北师大调往教育行政学院任教。刚开始,伍老师还有些犹豫,因此是借调,后来就正式调过去了。但一开始上课就出现了困难。在北师大时伍老师是给年轻学生讲课,来到教育行政学院以后,授课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学员是参加革命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他们不但年龄大,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特别是上课时,有的干部边听课,边扇扇子、边喝水,十分不以为然,听不懂课时,就随时离开教室。更有甚者,有的学员还要求更换教师,因为他们听不懂讲课的内容,认为伍老师讲得不好。伍老师当时也很恼火,心想:“哪有这样上课的,一点师道尊严都没有。我在北师大讲课都很受欢迎,在这怎么就不会讲课了呢?你不让我教,我还不愿意来呢。”一时间,教师和学员之间产生了分歧和隔阂,师生之间陷于僵持状态。伍老师也产生了要调回北师大的想法。董纯才部长(当时兼任学院的院长)知道了这件事,他一方面耐心地做学员们的工作:“伍老师是从北师大挑来的最好的教师,不能随便换,要培养。不要以为人家不行,是你们的基础太差。你们都是党的干部,革命这么多年,现在组织上安排你们来学习,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起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又语重心长地对伍老师说:“这些老干部有着多年的革命经验,很多人的党龄比你的年龄还长,要虚心向他们学习。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要改进教学方法。”董部长还给伍老师提出了具体建议:“他们听不懂,可以让班上的学习课代表、班长、支部书记等人参与你们的备课,把备课的内容先讲给学员骨干们听,把他们听不懂的内容记下来,认真研究如何讲能让他们听懂。有些理论可以由学员提供案例,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骨干听懂了课程的内容,就可以带动全班学员互帮互学,这个方法你可以试一试”。经董部长这样一指点,伍老师恍然大悟,当即按照董部长的方法进行尝试。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效果果然很好,教师的教学方法、学员的学习态度都发生很大变化,师生关系明显改善。伍老师在谈到这件事时感慨地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了一些进步,取得的成绩,是与董部长当年的帮助和培养分不开的,至今我都在怀念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董纯才不仅如此关心和爱护教师。而且不耻下问,虚心好学。董部长曾约请伍老师到他家里讲授心理学知识,他聚精会神,如饥似渴地听着。一位高官向他的下属请教学习,那是需要有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做得到的。

采访中,伍老师还讲述了董纯才部长另一件感人的事情。1972年春,董部长和伍老师都被下放到教育部在安徽凤阳的五七干校,董部长的工作是放牛,伍老师被分配在食堂做采购工作。当时伍老师已经60多岁,不管刮风下雨,烈日严寒,都要去镇上进行采买。有一天,他用担子挑着采购来的鸡蛋和食油,小心翼翼地往回走,惟恐鸡蛋被碰碎,虽然这样,还是被路上的泥埂拌了一跤,摔倒了,并且摔碎了几只鸡蛋。伍老师坐在田埂上,捧着破碎的鸡蛋后悔不已。这时,耳边想起了熟悉的声音,在远处放牛的董部长走到他身边,关切地问:“老伍,摔坏了没有,鸡蛋碎几个没关系,要注意身体啊!”讲到这里,伍老师声音有些哽咽。看得出来,董部长这样短短的一句话,一直温暖着伍老师的心。

二、淡泊名利  献身教育

1957年的4月29日,伍老师终生难忘。由于当时教育行政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培训教育行政干部的基地,又有苏联专家授课,学院办得有声有色,所以,学院的师生受到了毛主席、朱德和邓小平同志的接见。接见之前,学院师生在中南海的草坪上排队集合,等待中央领导同志的到来,学员全都站在后面,而安排伍老师坐在第一排,离毛主席不远的位置。伍老师感到很奇怪,他认为坐在离毛主席近的地方是一种荣誉,心想:“我是一个普通教师,工作没有做好,还闹过情绪,怎能坐在第一排呢,我还是和学员们站在一起好。”于是伍老师找到学院党委书记许亮同志,讲出了自己的想法。许亮同志去和其他领导同志商量以后又走了过来,拍着伍老师的肩膀说:“伍老师啊,今后,第一,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计较和考虑位子高低、前后;第二,遇到满意或不满意的事情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位子,而是怎样把工作做好,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克服;第三,干什么事情都要听从组织安排。”一席话使伍老师矛塞顿开,心想:“我怎么就没有许亮书记的境界高呢,看来以后不能什么事情都考虑位子问题。”从此,他牢记许亮书记的话,淡泊名利、地位,在工作中做出了许多成绩,不久就在许亮书记和滕纯同志的帮助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伍老师一直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他有着众多的学生,有大学的、中学的、还有小学的。他的一位大学的学生曾这样描述过他:“他在讲课的时候,沉浸在心理学的无数科学论断构成的严谨深邃的意境里,他的思想和语言,像洞底的小溪一样清亮明净……。”伍老师也有很多的恩师,得到过像潘菽这样的学术大师的亲切的教诲,曾经在苏联专家斯·阿·彼德鲁舍夫斯基和安娜的指导下工作过,这些他至今念念不忘,就连小学老师对他的帮助也是记忆犹新。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师恩颂》,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和想念。诗中这样写到:

银河里游着一座天鹅星,

我心里也游着一群天鹅星。

银河里的天鹅冷清清,

心里的天鹅亮晶晶。

他们是我的恩师亲又亲,

在我航行的小河上

年年岁岁放光明……。

伍老师通晓三种外语,英语、俄语和德语。翻译出版过《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等等。先后主编、出版过许多心理学的书籍,如:《关于建立我国语文教学心理学问题》、《关于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材的几个理论问题》、《苏联教育心理学简史》等等。为了经过科学的实验和论证,抓好基础教育改革,从60年代开始,伍老师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小的一年级跟班、听课,汲取经验。1981年以来,伍老师在景山学校长期蹲点、系统听课,参加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语文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已经对实验课本进行了第五代的编写。景山学校的师生们对伍老师的评价是:“1981年以来,他对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材的编写、教学改革实验以及教师水平的提高给予了有效的指导,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伍老师每次讲完课,都是在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这表达了人世间最诚挚的祝愿。伍老师也很欣慰地对说:“我很幸福”!   

欢迎,$currentLoginUser.name

教职工号:$currentLoginUser.login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