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眼界 启发思想——访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许淑红)
2021年10月11日
开阔眼界 启发思想
——访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
许淑红
【作者简介】罗中立,1948年7月生于重庆。1977年至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油画《父亲》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人民日报金奖,被认作是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99年罗中立出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曾于1999年10月至12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15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1999年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到了重庆之后,我才知道罗中立教授是著名油画《父亲》的创作者。虽然此前不知道《父亲》的作者,可提起《父亲》,眼前即出现一张脸,古铜色的脸庞皱纹纵横沟壑,头上包裹着厚厚的粗布,一双干枯的手托着一只粗劣的碗,这张脸给人太强的震撼力,使你过目不忘。 大概是在80年代初期见到过《父亲》,就再不能忘记,一直到20多年后的今天。想到要采访《父亲》的创作者,而他是曾在我院学习过的校友,心里有种特殊的感觉。
我们的采访是在四川美术学院优美而富含艺术气息校园中的一座红砖矮楼内,这里是川美的国际交流中心,楼内的装饰和布置不同于一般普通高校,体现了艺术院校的特色,给人亲和、优雅、自然的感觉。
在没见到罗院长时,心想艺术家的外表大都特异于常人,见到罗院长时,才发现这是自己的一种偏见。罗院长身材修长,皮肤白皙,穿着整洁,戴着一副眼镜,透着儒雅的学者气质。谈话从罗院长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学习开始。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学习很有收获
罗院长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学习很有收获。体会最深的是报告的质量高,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报告,是由高层的决策者和专家学者来讲,对学员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为,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听取了那么多高水平、高层次的报告和讲座,对开阔眼界、启发思想很有帮助。他认为这是作为一名高校领导者必要的修养和素质的提升。罗院长还特别提到,在教育行政学院进修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收获就是有机会和国内的众多同行,交流学习,互相启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罗院长非常认真地说,当时他由学院基层推荐,上级批准,从教学一线直接担任学院主要领导,做行政管理工作完全是从头做起。来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时他已做了一年院长,但对如何做好管理工作,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他深有体会地说,比如领导班子团结问题,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等问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期间,与很多兄弟学校领导深入交谈很受启发。他认为,作为非党人士,担任行政领导,更应该注重与党委书记的沟通和交流。罗中立学习回来以后,由于非常重视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重视党政关系的处理,所以川美领导班子团结合作。这样,自己就可以把精力重点放在抓教学、科研和学院的长远发展等问题上。
对于我院高校班教学计划,罗院长建议可增加一些针对高校内部管理、微观层面的讲座,讲座人可以讲得很具体,比如高等学校用人机制等问题,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
在随后的谈话中,罗院长畅谈了他自1999年担任川美院长以来特别是参加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以后,在抓学校管理方面的体会,使我们从多个侧面再认识他,了解他。
引领川美在竞争中走特色发展的路子
罗院长认为,在当前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艺术院校也扩大规模是中国特色。这是几方面原因促成的这种趋势,艺术教育社会就业市场在扩大,高等艺术教育在这个大竞争中要抓机遇。目前,全国八大美院都在抢地盘,是新一轮竞争。我们要紧紧抓住高峰机遇期,争取更多资源,加快学院发展。同时要突出重点炼内功,出作品。他说,川美的传统特色是关注现实生活,这是川美的特色和优势。在新一轮大发展中要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罗院长毕业于川美附中,又进川美学习,后又留校工作。他说,从“红领巾”时代就生活在这里,对川美这个地方很有感情。他分析说,川美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机勃勃,表面看这里周边环境脏、乱、差。但只有在这种地方生活,才更有改变生活的冲动和希望,才更能激发创作的冲动。生活原质的东西就在校园周边,这里是艺术修行、修业的好地方。所以,尽管正在进行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占地一千亩,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美术专业校园,但学校并不打算放弃旧校园,而是做到新旧校区互补。
在谈到在教育行政学院的进修,对他日后从事管理工作的启发作用时,罗院长讲到他领导制订学院发展规划问题。罗院长特别介绍了川美正在建设和实施的“坦克仓库”项目。
川美附近有一片不大也不算太小的地块,在文革期间被军队征用做坦克仓库。近几年这片地又被学校买回来。买回来做什么?学校讨论了很长时间。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大胆而长远的计划,罗中立院长果断决定不在原地再盖新楼,而是就地取材将一排排坦克仓库改造为“美术工作室”。罗院长说,“坦克仓库”将办成艺术类人才成长的“硅谷”,是向全世界、全国艺术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可以廉价地在这里租用工作室,背靠川美这个艺术殿堂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交流。它是一个出人才的项目,也是师资储备库。
“坦克仓库”的设想之一是开设实验班,遴选在高考中“落榜”的人才在“坦克仓库”工作和学习。他们在高考中因为文化课某门课程分数低,或其他原因未被美院录取。但是他们有专业特长和对艺术的虔诚。可试行师徒制的培养方式,教学方式有报告、观摩、进行作品研讨等。这就给那些因文化课考试成绩未上线而不能进入美术院校学习的艺术人才苗子,一个另外的机会和选择。此外,也为川美毕业的特长生提供一个继续进修和艺术水平提升的平台。他们因各种原因,一时不能考上研究生,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他们很有艺术才能发展的潜质。他们需要有一个事业发展的基地。他说:“川美能否在全国美院的新一轮竞争中成为一流院校,就靠‘坦克仓库’这一亩三分地。我们要留住一批艺术人才,再送他们一程。”
负责“坦克仓库”项目建设的张杰教授带我们实地参观了还在改造建设中的“坦克仓库”工作室。那是一间间在一排排平房内的宽敞高大的屋子,每间有20多平米,内设卫生间,阁楼可以做艺术家主人的卧室。房间采光很好,很符合艺术创作的要求。平房的外观仍保持了坦克仓库的老样子。这使我想起在1996年,随学院组织的团组去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在那里德方安排的一次参观,就是当地的一些机构将二战后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为艺术家工作室,有的改造为餐馆,但都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风貌。特别是一些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摆放在黑漆漆、沉重的蒸汽设施的旁边,形成一种反差,同时又成为一种独特的协调和新奇。这些地方使用价廉,非常能够满足刚刚开始艺术创业的年轻人的需要。
川美的“坦克仓库”也许借鉴了国外的做法,但他们又赋予她更深层次的境界和追求,是结合川美艺术教育贴近现实生活传统和风格特色的一个创新和亮点。罗院长在讲述中的自信和期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祝愿“坦克仓库”一路走好。祝愿罗院长引领川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