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2021年10月15日
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
各位校长、各位来宾:
经过7天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项日程,今天下午就要闭幕了。从7月12日开始,参加校长论坛的100多位中外大学校长汇聚在环境优美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围绕“大学创新和服务”主题,激情演讲,平等对话,广泛交流,深入探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论坛,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陈至立国务委员亲临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陈至立同志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的深刻论述,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时代性强,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部党组对这次论坛的举办非常重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军、抓好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制度创新等要求,为各高校找准自己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置,明确今后的主要任务指明了方向。教育部有关领导同志始终参加了论坛,对论坛的顺利举行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
这次论坛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上海市市长韩正同志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有关高校为这次论坛的举办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多方面保障,保证了论坛的顺利进行。教育部国际司、直属司特别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也是保证论坛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对上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以及参与论坛组织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辛勤的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论坛,中外大学校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关注世界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积极参与论坛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整个论坛到处碰撞着思想的火花、闪烁着智慧之光。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对为论坛取得成功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外大学校长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届论坛秉承前两届论坛“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宗旨,选择“大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中外大学校长围绕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以及大学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如何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许多大学校长认为,此次论坛主题十分鲜明,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研讨如何进一步发挥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如何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等,意义重大。这一主题既有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又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当前大学校长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届论坛继续前两届论坛的基本做法,并在总结前两届论坛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会议的做法,精心设计论坛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次论坛除了主旨演讲外,增加了平行论坛、圆桌会议、参观考察等,形式更加多样化,中外大学校长围绕“大学创新和服务”主题,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以及大学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进行了19次主旨讲演、15次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并参观考察了上海科教创新园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论坛参与面更加广泛,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共邀请了11个国家的14位大学校长作主旨演讲,香港特别行政区6所大学校长参加论坛,国内近120所大学的校长参加了论坛。这些高校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进入“211工程”的其他高校、相关部委院校和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地方高校,也有国际著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还有特色鲜明的地方性或多科性大学。这些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些学科领域的研究或教学水平居世界前沿,使本届论坛更具代表性。本届论坛为校长们参与研讨交流和参加专题研究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论坛期间,校长们结合所在学校的特点和个人兴趣选择平行论坛、圆桌会议等有关活动,专题研究也是采取自愿报名、自由组合的形式组成课题组,在论坛结束后继续开展有关课题的后续研究工作。
本届论坛在围绕“大学创新和服务”主题进行交流研讨的同时,又研究选定了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改革创新、大学的开放合作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大学教学科研组织的创新四个课题请大学校长们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得到了校长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有90多位校长分别报名参加了相关课题的研究。论坛期间,四个课题组利用晚上咖啡茶座的时间,对所承担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校长们在讨论中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及今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正确确立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应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型创新人才需求的挑战,如何推动与促进大学教学科研组织的改革和创新,使其更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些都是当前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组织大学对这四个课题开展更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及时的,对学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届论坛通过主旨演讲、平行论坛、圆桌会议以及咖啡茶座等平台,中外大学校长们站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大趋势的战略高度,既能够从宏观上关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能够从国家、地区、大学本身层面上深入探讨交流大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大学创新和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这一主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使大学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军、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以下四方面达成了共识:
——大学创新和服务要始终坚持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在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大趋势中发挥作用。当今世界,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国家都充分认识到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在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的发展以及在创新型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使之更好地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世界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大学创新和服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大学最主要的任务和使命。大学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合作、互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通过建立创新人才实践基地、鼓励参与实践,通过构建国际创新人才交流网络渠道、加强学生的国际流动,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管理机制,在开放的环境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人才。
——大学创新和服务要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吸引一流的研究人才,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大学要密切配合国家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学科资源整合,组建跨学科研发组织,实施集群研发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密切与企业界的强强联合,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全面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
——大学创新和服务要始终坚持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在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和引领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学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矢志不渝地坚持教书育人、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使大学在创新和服务中以它的先进思想和品格影响社会、引导社会,使大学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大学永远光荣。
各位校长,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有效的聚集效应和协同共生效应。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把论坛所产生的成果与各高校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并在高校发展中再实践、再创新,就一定能够加速我国高水平大学、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