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利华奖之第37期全国县区教育局长培训班
2021年09月28日
县区教育局长培训班是一个常规项目,已开展19年并培训了37期近7500名县区教育局长。作为科级干部的县区教育局长,其在学院培训系列之中处在一个特殊重要位置:县区局长作为一方教育的主管,将会影响一方教育的实践,影响基层的教育生态与文化。正因如此,这个项目近几年一贯在学院和本部门得到特别关注和重视。第37期全国县区教育局长培训班项目研发和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研发
(一)理念层面“两个突出”: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统一。
1. 突出“党校姓党”的政治站位。加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内容嵌入培训课程体系。
2. 突出“以学员为本”的理念。项目研发前进行学员需求调研。项目研发后组织召开教学计划论证会,对于教学计划多次打磨,精细化完善。
(二)内容层面“两个凸显”:凸显政策引领和实践探索两大主题。
1. 发挥学院教育部直属单位的干训优势,邀请教育部相关司局亲临课堂一线宣讲政策,其中司局领导多达10人次以上。这些内容聚焦教育领域的大政、方针,回应基层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 在实践层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萧山现场教学,注重学员现场体验,将培训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培训方式上实现了“三个结合”:面授培训与网络学习结合,课堂教学和实地体验相结合,专家讲授和同行交流相结合。
1.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类课程、参与类课程以及学院自主研发的特色课程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同时开放网络课程资源,线下培训与线上学习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
2. 除了课堂学习,本期还将现场教学作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效果,实地参观更加具有培训的针对性。
3. 本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同行交流,如微讲坛、学术沙龙、学员论坛等,极大促进了同行经验分享。
(四)最终达到“一个目标”:提升教育局长区域教育治理的水平。
本期教育局长大部分为转岗而来的干部,其中多数为乡镇或其他委办局的干部,存在三个问题:对教育业务不熟,对政策理解不透,对区域教育治理思路不明。因此,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沿着“提高政治站位”、“培育教育全局观”、“增强管理能力”与“提升综合素养”的逻辑主线进行课程设计,着重于学员能力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为新任局长区域治理水平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执行
(一)班主任高度专业化
1. 班主任团队专人负责,长期固定,形成了稳定的专业化的班主任团队和成熟的管理惯例。总班主任经验丰富,要求严格,管理规范,高度敬业。
2. 培训与研究高度结合。班主任专业方向和培训项目相一致,收集了区域十三五教育规划资料、规划地图(见附件3)和地方教育发展案例(见附件4)等材料。
3. 班主任团队敬业。将县区局长培训班作为影响一方教育主管和教育实践的项目来做,带着真心真情投入管理,不惜时间和精力,着力最实,用力最著。
(二)同行交流深入
班主任团队创造性执行教学计划,发挥了班主任对教学计划的改进和提升角色,组织了丰富的同行交流,如微讲坛活动(18人次)、学员论坛(5人次)、学员沙龙(5人次),大会交流(5人次)。
(三)培训效果好
1. 学风好。学员保持了高昂学习热情,所有学员全程参与,其中两位学员因父亲和岳父病故请假三天,但依然返回,难能可贵。
2. 收获大。学员满意度高,对班主任高度尊重,达到了短班长效的目的(见附件1)。
3. 外溢效应。除了课堂教学,萧山现场教学取得了圆满培训效果。三位班主任全部到萧山,精心设计了课程体系。现场教学形成了外溢效应,各地不断派人学习萧山经验(见附件5)。
4. 短班长效。培训后续成效突出,培训结束后微信群十分活跃,一些地方如潍坊坊子区和萧山区等达成了区域合作的计划。
(四)原因分析
以上成绩的取得,其原因在于学院有严肃而正规的培训文化,在于学院人的国家意识与责任担当,在于各部门戮力合作,在于班主任团队的投入与奉献。
1. 培训文化。学院以培训为业,形成了一种规范而严肃的培训文化,形成了培训之中的国家意识与责任担当。
2. 部门重视。教育行政教研部高度重视,培训与专业研究相结合。我们将县区教育局长作为特别重点关注的项目每次都是派出最有经验的班主任团队,派出专业研究基础教育的团队来带班,带着研究课题深入班级,并与学员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3. 团结协作。培训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和班主任团队分工协作,形成了合力,各分其职,团结协作。
4. 敬业爱岗。班主任分工协作并不辞辛苦。教学总结规范(见附件6)。虽然日程紧张,培训强度高。全程三周,只有三天休息,其他时间都是培训,又有舟车劳顿,工作强度大,责任重,但出色完成了任务。
(五)品牌形成。
总体而言,通过几年努力,县区教育局长培训项目形成了一定影响力,成为学院在基层教育界的一个知名品牌项目,影响了基层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