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概览
2021年10月14日
2002年教育部成功主办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其后至2010年,连续举办三届,时间分别在2004年、2006年和2010年,四届论坛地点分别在北京怀柔宽沟会议中心、钓鱼台国宾馆、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和南京钟山宾馆,四届论坛中方与会代表共计450余人,国际著名大学校长等专家近70人。学院作为论坛秘书处单位,为论坛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外著名大学校长探讨大学精神、分享管理智慧、凝聚发展共识的互动平台,论坛成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学习研讨的有效形式,是高规格、高水平、高效益的研修班,受到国内外高校高度关注,成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品牌项目。
自2002年首届论坛举办,会议秉承“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一贯宗旨,聚焦主题展开交流和对话,产生显著的集聚和协同共生效应。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在不断变化、调整和创新。第一届论坛的主题为 “现代大学的领导与管理”,第二届论坛的主题为“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第三届论坛的主题为“大学的创新与服务”,第四届论坛的主题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 |
每届参加论坛的许多国外著名大学校长都对论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是中外大学之间的高层次交流,它提供了中外校长相互学习交流、深入探讨、相互启发的机会。论坛的举办为中国高校学习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先进经验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国际高等教育近距离观察、认识中国高等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
学院作为论坛秘书处单位,对历届论坛举办给予高度重视,每届论坛时任学院常务副院长亲自主抓,并成立学院论坛工作小组,学院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倾力投入秘书处单位承担的论坛各方面工作,保证高质量完成,得到了历届时任教育部党组和教育部论坛领导小组的普遍认可,更得到了历届与会中外大学校长的高度评价。学院承担的论坛任务主要包括负责细致周密的前期筹备、举办期间的组织协调以及后续成果开发的全部工作。前期筹备包括对主题设计、组织方式、会议地点以及邀请的外国大学校长名单进行多次专题研究,与有关合作单位进行多次协商,采取多种方式就论坛的有关问题征求大学校长们的意见和建议。举办期间的组织协调工作是与各方沟通衔接,以保证论坛举办过程的全部内容、流程、环节无缝对接。
为使论坛的成果得到及时整理和开发,让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受教育部论坛组委会委托,每届论坛学院都成立了论坛文集编辑组,成果开发主要是对整个论坛的演讲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研究和编辑,保证每届论坛成果如期高质量出版发行,进一步扩大论坛的社会影响力。四届论坛学院负责开发出版了四届论坛《文集》,文集主要包括领导讲话及致辞;中外大学校长的演讲及就各种问题进行的回答以及论坛期间各新闻媒体发表的有关报道的选编。
另外,整理出版了四辑《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作为论坛的系列成果。重视记录论坛思想火花的《文集》,是论坛宝贵财富的活化石,进一步扩大了论坛的社会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校的管理者们把论坛所产生的效果与高校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并在高校发展中再实践、再创新。
摘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建院65周年发展纪实》“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