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史钩沉 > 访谈征文

采访徐丕凯笔录(庞鸿瑞)

2021年10月12日    

采访徐丕凯笔录庞鸿瑞

徐丕凯老师是教育行政学院第一期学员。由于在校时表现优秀,毕业后留校任教。回忆起当年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徐老侃侃而谈,兴奋而激动。

教育行政学院院址当时在和平门,是老北师大的文学系。现在的宣武区实验小学的地址是当时我院的大操场,鲁迅曾在此讲过课。学院的环境、办学条件都很好。1955年至1960年期间,教育行政学院共举办了4期培训班。1955年至1956年是第一期,1956年至1957年是第二期,1958年至1959年是第三期,1959年至1960年是第四期。其中第二期办学最有特色,第一,参加学习的人多,共13个班。第二,课程设置多,有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学、教学史。第三,有苏联专家讲课,非常生动,考试形式很新颖,每人进行抽签,问答式的,非常有趣。尤其是引进了苏联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终生受益。

学院的组织机构: 萧敬若、张萃中任副院长。有党办(书记许亮)、组织处、人事处(处长马印秋)、行政办公室(主任于佩之、副主任景行)、教务处等。当时有政策教研室:主任刘超;政治教研室:主任任时,教员有张诚(教科所退休)、石坚(北大退休)等;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武棠棣,教员有张肪、李畏等;教育理论教研室:主任刘超(原山东济南教育局长),教员有胡克英、刘英杰、张福全、黄宗宪等。

招收的学员:是各省、市教育行政厅的处长、重点中学的校长,特别照顾少数民族学校的校长。康生的侄子张某某是第二期的学员。参加学习前是青岛教育局长。学习后回到山东济南。

通过一年的学习,大家收获很大。我来学院参加学习以前,曾在抚顺一中、二中、抚顺师范学院任校长。虽然组织上信任我,但是自己并不知道怎样才能干好校长的工作,很茫然。通过学习,茅塞顿开,尤其是苏联专家讲的教学理论、方法和政策,使我们耳目一新。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以前从没有接触过,学习之后充实了很多知识。第一期学员的年龄较大,第二期、第三期的学员老干部较多,第四期的学员比较年轻。学习之后学院要我留校,但是抚顺市委不同意,一定要我回去。学院人事处马印秋处长在抚顺市委住了一宿,说服了市委领导,让我留在了北京、留在教育行政学院任教员,当班主任。后被大家推选为学院的工会主席。

学院是1960年停办的,当时全国有的省、市、区自己办此类班。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办行政学院的呼声很高,后于1980年在昌平200号重新复办,当时于北辰任院长。

有关学历问题:前些年,有些当年的学员参加职称评定,曾经找过萧敬若,问当年毕业的文凭是否有学历,据说萧敬若与于北辰联系后,有一批文或通知,承认大专学历。

徐老师今年77岁,精神饱满,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好。学院停办后,服从组织决定到二龙路中学任校长,后到教育部中学司、师范司工作。

采访结束时,徐老把珍藏了近五十年的、当年的13张珍贵的照片送给了我们。每张照片的背面都写有时间、地点和姓名,可见徐老是多么地怀念往日的时光,留恋那时的岁月。

                                       

                                    2005-06-06

欢迎,$currentLoginUser.name

教职工号:$currentLoginUser.login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