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两学一做 > 第三专题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财务处党支部)

2016年10月11日    

  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提升全民道德更是我们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和最低要求。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出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其中一条就是“讲道德,有品行”。全体党员必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紧迫感,自觉投入到“道德讲堂”中来,把道德讲堂作为修炼思想境界的课堂,提高政治素养的课堂。

  讲道德、有品行,说到底就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公、私二字。能不能做到严以用权,有没有正确的权力观,是不是真正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十分重要。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也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校正人生方向和追求,坚决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斗争,真正做一个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终身奋斗的人。

  党员同志,就要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都应认真去做、大胆去做,就必须敢于知难而进,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党员代表,就要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日常社会生活中作表率,不随波逐流,既要坚持做到一身正气,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又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同那些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作斗争,从而让群众看到共产党人惩恶扬善的气节和品德,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比较完善、比较成体系的道德要求,集中体现在儒家学说中。比如,《中庸》中强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里的道,不仅仅是道德的意思,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天下的运行之道,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治理的道,这个“道”不是 “道德修养”的“道”;二是儒家君子个人应该恪守的道,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因此,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君子的身体,不是今天在这里遵守这个行为准则,明天在那里就能不遵守这个行为准则;人多的时候做一套,没有人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套。这样是不行的,这样就不可能有你自己的道德。

  中国儒家传统对道德的修养有一个特点与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强调法治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制度,个人只要不干坏事就可以,而在法律所禁止的坏事之外干什么都可以;中国不一样,中国强调个人的行为规范不是依靠外在的东西去约束,中国的文化传统更强调个人的内在,强调如何形成一套自己认同的价值理念,强调自我约束。但同时,也不要把中国和西方对立起来,好像西方强调用制度来管人,中国只强调用道德来管人;西方强调不要让人干坏事,中国强调让大家都成为圣人,这样对立是不正确的。西方虽然更多地强调法治,但同样也有道德。比如,西方有基督教文化,有各种各样的道德要求等;而中国虽然更加重视道德,但同样也有法律文化的存在,也有很多制度来约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个人。中西方的区别主要在于量上的不同:中国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西方更强调外在的制度约束。因此,不要总是把中国和西方割裂起来去看。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特点。

  儒家的很多理论家也就这一问题进行过阐述。孟子曾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任何时候自己的内心是最重要的。曾国藩在总结一生的处世经验时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曾国藩遗嘱》有句话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可以看出,用一个词来归纳儒家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独,慎独是一个人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同时要自我约束,时时刻刻都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通过单位组织的道德品行教育讨论,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个人道德品行修养,提高每名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树立部门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促进行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古人说的好:“吾日三省吾身。”“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是宋朝的苏洵对君主的明鉴,同时也是其自身修身养性的经验之谈。短短十五个字,简洁如《论语》,道理也如《论语》穿越历史的时空,千百年来指导着后来人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

  “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是一句空洞乏味的口号。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人与人组成了社会,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方式组成了我们的百态人生。社会的安定和谐基于大多数人素养的提升。新时期,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怎样更好的科学发展,其着眼点是一个大写的“人”。 人素养的提升是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如何提升自身的素养,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这十五个字至今仍掷地有声。

  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过于匆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停下脚步来回首走过的路,忘记了最初的生命意义。学会反思,学会领悟,才会回到我们原本所向往的生命状态,才会明白自身的生命个体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上。问一问自己,匆匆忙忙的上班下班中,你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是不是你想要的生命形态。这样,生命才会有所超越。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惧”并不是对社会、对他人的“畏惧”,更多的是一种内心对外界的尊重。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才能享受遵纪守法带来的快乐自由;尊重他人,敬爱他人,才能享受他人对自己的关心与尊重;现代人,过于强调独立的人格,把自己的内心过于放大则忽略了对外界应有的尊敬。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把单位规章制度放在心上,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办事情也就少了些彷徨,明了些方向。

  人要有坚定地信念,对待事情要有自己的原则。是信念理想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没有理想信念的灯塔,人生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没有了方向。人生有所立,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人生有所立,生命也将更加有意义。胸怀坦荡,立场坚定,原则问题不让步,抵制歪风邪气,人生也就更添真善美。

  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子贡曾经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选择的是“恕”。宽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以宽厚仁慈之心待人处事,人生也就更加宽阔。容人之过,谅人之短,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促进自我价值的提升与超越。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重品行,讲道德,是各级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也是保障我们铁路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也要求我们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就得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不断与时俱进。“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这十五个字穿越历史的时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当前我们教育行业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成就面前不自满、不自傲,如何在挑战面前不逃避、不退缩,如何选择行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如何实践党组的重要部署,实现事业科学发展,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学一坐”贵在学、重在做。学,就是深入学习党规党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就是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党员要通过开展此次学习,做到常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是各级党组织党性教育的必修课,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我们要经常反复研读,将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一是要“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行”,及时提高工作热情,完善工作机制,调整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水平。二是要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促使工作更上一层楼。三要学思并进,创新工作方法,不保守不懈怠,促使工作呈现新亮点,新成效。在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方面时刻发挥党员同志的模范表率作用。

欢迎,$currentLoginUser.name

教职工号:$currentLoginUser.login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