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培训创新论坛

2019年度利华奖之“厚植弘扬师德风尚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专题网络培训

2021年09月28日    

  一、项目名称

  “厚植弘扬师德风尚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专题网络培训

  二、执行部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中心

  三、项目团队

  负责人:樊平军

  成  员:于维涛、杨万杰、卢扬、胡艳萍

  四、项目研发情况

  (一)项目设计背景

  1.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战略要求,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师德”,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再到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师德师风建设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2018年11月教育部相继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统称《十项准则》以及《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文件,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也受到了全国各地各校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高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政策文件精神,满足全国各地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远程培训中心以“厚植弘扬师德风尚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主题,面向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教师策划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网络培训项目。

  2. 解决师德师风突出问题。我国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每年新增的教师基数也很大,据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2025.9万名,专任教师1627.9万名,其中2017年全国新增专任教师48.7万名,我国教师总体是好的,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但也存在少数学术不端、师德失范、失职、失责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需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到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但教师规模庞大,类别多样,分布广泛,传统的面授方式受众窄,成本高,难以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因此,必须创新教师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积极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网络培训平台扩大培训规模、降低培训成本、共享优质培训资源,破解面授方式难题。

  (二)项目课程设计

  具体的专业与学科均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师德培训没有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师德属于道德品质层面,是一种价值判断,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自身发展规律,既要明确行为规范与失范的标准以保障和促进教师师德水平提升,更要鼓励教师提升自我师德修养,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内在机制。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师德项目的课程设计,在广泛征求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本项目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 分类设计,提升课程针对性。通过参考并借鉴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小学(幼儿园)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体系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十项准则》,以“四有”好老师为根本指向,针对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两个不同类型教师群体的特征,对师德培训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课程列表详见表1和表2)。

  2. 形式丰富,提高课程生动性。培训课程除传统的专题报告外,又专门设计开发了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的专题片,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对于教师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解读,采用短小精悍的微课呈现,让学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3. 理实结合,增强培训实效性。课程内容既有相关专家学者对于教育政策法规的深入解读,也有一线优秀教师的案例说法,兼顾权威性、理论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表1:高校教师师德培训项目课程列表

模块一:夯实政策理论  坚定政治方向

课程名称

主讲人

单位及职务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顾海良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发展

王定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

公方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微课

徐  斌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模块二:加强法规学习  深化师德认知

法律基础知识

王俊伟

辽宁华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新时代大学治理面临的新形势与《高等教育法》的修订

王大泉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

副司长

教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石连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副教授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释义

解汉林

教育部学生司学籍学历管理处处长

模块三:遵守职业规范  守好师德底线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系列微课

微  课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系列微课

微  课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王敬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如何走出科研评价与科研诚信困局——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段伟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师德与得失

王士祥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大学教师的职业责任与道德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模块四:加强自我修养  维护职业形象

教师的文化素养

李  芒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新时代的期望与教师的担当

骆承烈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高校青年教师沟通巧技能

刘平青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

教育与幸福

文东茅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

师德师风建设与传统文化

姚小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促进

樊富珉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

模块五:学习先进典型 弘扬师德风尚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李铁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实践——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蓝晓霞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长

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

曲建武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陈浩明等

复旦大学报告团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孙友宏等

吉林大学报告团

陈先达:行走的马列字典

专题片

绵阳师范学院师德标兵与师德先进集体

微  课

榜样3

专题片

  

表2: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项目课程列表

模块一:夯实政策理论  坚定政治方向

课程名称

主讲人

单位及职务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颜晓峰

国防大学教授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发展

王定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杨银付

中国教育协会秘书处秘书长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

公方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模块二:加强法规学习  深化师德认知

教育法修订与依法治教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王大泉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教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石连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

《义务教育法》解读及教学建议

张维平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石连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

《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

迟希新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教育法修订与依法治教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王大泉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教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石连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

模块三:遵守职业规范  守好师德底线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

姚金菊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方法》解读

姚金菊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教授

强化教师礼仪 塑造美丽形象

李兴国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模块四:遵从专业标准 提升职业素养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李铁安

中国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

新定位、新形象、新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刘  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使命

高书国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师德师风建设与传统文化

姚小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促进

樊富珉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

模块六:学习先进典型 弘扬师德风尚

于漪老师:以人格育人格

程红兵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新时代海淀区师德师风建设的区域规划与实施方略

刘大鹏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人力资源科科长

名师成长视角下探师德建设的内生途径

范  群

浙江省嵊泗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白老师的脊背

微  课

榜样3

专题片

  (三)项目教学创新之处

  1. 多方联动,创新协同管理。鉴于远程培训规模大且学员相对分散特点,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下设课程开发小组、教学管理小组、学员服务小组、技术保障小组。并构建了地市级负责人(管理员)—区(县)负责人(管理员)—校级负责人(管理员)“三维一体”的分层培训管理网络,由点到面、层层部署。市级管理员负责沟通联系区县管理员,区县管理员负责沟通联系校级管理员,校级管理员负责组织管理本校参训学员。各级培训管理团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效解决了跨区域监管存在的盲点。

 

 表3:管理团队主要工作职责

管理团队

数量

主要工作职责

省级负责人

1

负责统筹协调所在省份的培训工作(含教育部及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

省级联系人

1

1.汇总学员信息:明确省内各地市级联系人和高校联系人,统一汇总省内参训学员名单,按时提交《管理团队回执表》和《参训学员信息表》;

2.发放学习卡:及时准确发放学习卡等启动材料给各地市级联系人和高校联系人;

3.培训督学促学:加强同省内各地市级和高校联系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相关老师的沟通,定期发布省内学情通报,做好培训督学促学工作,共同保障培训实效;

4.做好培训总结:按要求做好培训总结工作,并以省为单位推选优秀研修成果至平台宣传展示。

各地市级

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人

各地市级主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相关负责同志1

1.下发启动材料:及时准确下发学习卡等启动材料给所在单位及管辖范围内的参训学员,做好学习卡分发记录,并指导学员及时注册学习;

2.培训督学促学:加强同省级联系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相关老师的沟通,协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相关老师共同处理好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根据省内发布的学情通报,定期发布本地本校学员学习情况,督促学员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培训实效。

学校

联系人

各学校主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相关负责

同志1

  2. 主题引领,激发学习兴趣。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组建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又有师德典范的示范教学,使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成为终生学习和形成使命担当责任的过程。培训形式上安排了视频课程学习、交流研讨、研修心得撰写、在线考试四个环节,学员可根据个人工作实际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网络微课、专题片、纪录片更是激发了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广大参训学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班级研讨、论坛交流等互动环节实现了不同地区的参训学员广泛沟通和深度交流,推动网络学习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为深化学习效果,以研修心得撰写的形式来收集学员们的培训体悟,并辅之以在线考试的方式检验学员们的学习成效。整个培训环节连贯、衔接紧密,使得本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3. 页面设计,展现教师风采。为弘扬高尚师德,展现教师时代风貌,宣传师德楷模,结合本次培训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我们还对项目的专题页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研发。专题页面以绿色为主色调,采用桃树、桃花等设计元素,寓意教师“桃李满天下”。专题页面开设“师德典范”和“学员采风”栏目,“师德典范”栏目以时间为线索重点宣传近几年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师德楷模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弘扬楷模精神,增强示范引领,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学员采风”栏目,广大参训学员在学习期间可实时发表自己的师德宣言,提升学员的参与感和使命感。学员通过专题页面还可以学习到师德方面的政策文件和推荐的师德书单及学习资料,同时开设了“我要投稿”通道,引导各参训单位及广大参训学员深度参与培训,提升培训质量。

02

03

  图1:师德典范栏目

04

  图2: 学员采风栏目,学员在此可发表“我的师德宣言”

06

  图3: 部分培训课程

08

  图4:项目专题页面

  4. 督学有方,实现全过程监控。由于远程培训管理层级较多,为了保证培训有效实施、落到实处,我们针对培训的过程管理,在培训期间会陆续发布不少于五个培训公告,重点包括项目职能组服务联系方式公告,针对抄袭现象的学风管理公告,针对培训进度与作业督促公告,针对各级管理者做好培训总结的公告,全面加强过程的监控与督导。

  (四)项目培训效果与影响

  1. 培训满意度。为了了解和把控整个培训过程的效果和质量,对学员切实起到导向、调节和激励的作用,本项目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在具体测量工具上,选取具有较高信效度、标准化的量表和问卷,对学员进行问卷调研,测查其对培训内容、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满意度,参训学员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7%,基本完成了本次培训的总体目标。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见下表4:

表4:培训满意度评价

评估内容

满意率

培训设计

培训主题

99.42%

课程设置

97.67%

环节设置

98.26%

培训资源

课程内容设计

99.42%

视频呈现形式

98.84%

教师讲课水平

98.84%

辅助学习资源

95.35%

培训实施

教学组织实施

99.42%

教学考核评价

97.09%

教学辅导答疑

97.09%

学员咨询服务

97.09%

学风学纪管理

97.67%

培训平台

注册登录

98.84%

学习流程

98.84%

视频播放

98.26%

平台功能

98.84%

移动应用(APP)

95.93%

平台运行

98.84%

培训效果

对工作促进程度

97.09%

对学员帮助程度

97.67%

  2. 培训成效与影响。通过1年的时间,培训对各地的师德师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云南等一些省市已经把该项目纳入全省所有教师的全员培训之中,有效地推动了这些地区教师师德素养的整体提升。从各地的学习成效反馈来看,项目实施对各地师德师风建设产生的效果如下:

  (1)进一步夯实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基础,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陕西省在培训总结中指出,通过培训学习,能感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教育的重视,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通过培训也夯实了政策理论和教育法规的理论基础,明晰了职业规范和专业标准,领悟了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撞击,互惠经验,扩大了研修成效,辐射了研修成果,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师德师风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要举措,以及牢牢把握继承和发展、高线引领和底线要求、严管和厚爱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进一步深化了广大教师对师德的认知,把握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的丰富内涵和底线要求。江西省在培训总结中提到,通过此次网络培训示范班的学习活动,使广大教师学习了解了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精神, 强化了教师职业行为的底线意识,规范了自身履职尽责行为,提升了依法执教意识,对引领带动全省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厚植良好的师德风尚起到积极的作用。

  (3)进一步弘扬了高尚师德,使广大教师领悟了师德典范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职业魅力。四川省在培训总结中写道,通过深入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每一个典型都是一面旗帜,都展示了一条成功的经验,对照先进典型,看到了自己学校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整改方向和内容。云南省的学员在培训总结中写道,通过学习和反思,了解师德典范的先进事迹,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增添了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也促使自己在今后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好老师。

  四、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覆盖面广,学员满意度高

  从项目的执行情况来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1月开始筹备“厚植弘扬师德风尚,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培训示范班起,该项目就受到了全国各地的高度重视。在示范班的影响和带动下,为进一步共享优质培训资源,结合各地各校的培训需求,网院进行了扩大性培训。截至2019年12月15日,共有43.34万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参训教师36.84万名,建立网络学习班级6032个,高校参训教师6.5万名,建立网络学习班级964个。从横向上看,项目基本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各区域;从纵向上看,项目贯穿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辐射面广,涵盖面大。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本次培训参训学员满意度为97%。

09

   (二)项目目标基本实现,推动教师师德素养提升

  有力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战略方针,有力推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有效落实,进一步夯实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广大教师对师德的认知,进一步提振了师道尊严,有助于推动教师安心、热心、舒心、精心从教环境的形成。

欢迎,$currentLoginUser.name

教职工号:$currentLoginUser.login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