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所在位置:首页 > 部门信息 > 进修二部

危机变契机 薄弱走向优质

培训部举办线上 “从薄弱走向优质: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专题论坛

2020年07月13日    

  为进一步推进部门助力教育帮扶工作,巩固智力引导成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于7月10日上午再次通过网络视频会议成功举办“从薄弱走向优质: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专题论坛。邀请两位教育部领航班名校长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柯中明、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多寿路小学校张洁以及齐鲁名校长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杨其山共同探讨学校发展路径,交流薄弱学校如何向优质学校转变。来自河北省威县和青龙县、甘肃省通渭县、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和云南省福贡县的中小学校长代表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全体人员参加论坛。

扶贫: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1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多寿路小学校长张洁认为,重塑教师文化是推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激发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转变的重要一环。她认为,在重塑教师文化过程中,学校发展目标引领是基础点,校长自身品质引领是关键点,教师成长需要引领是突破点。她强调,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树立良好师德、深化教学改革和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校长柯中明认为薄弱和优质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一定的时空性,是办学的辩证问题。优质学校是每位校长办学的追求与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学生喜欢的学校,育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作为校长,应该在优质均衡的背景下,让学校发展并成长,是优质学校的共性问题。他强调,薄弱学校走向优质学校的发展路径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选择,优质是终点,路径是多元。校长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切合薄弱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是阻碍薄弱学校发展的共性问题。

  齐鲁名校长、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校长杨其山详细介绍了本校的“田园课程”,强调乡村学校特色课程要利用乡村资源,依据乡村实际,还应集生活实践、生命教育、创新思维、劳动美德、家校合育和乡村振兴理念为一体。他认为,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从劳动中塑造正直的品格,磨炼坚强的意志。制定因地制宜的特色课程,乡村学校也可成为特色的优质学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教育部校(园)长国培中心副主任于维涛以“薄弱学校改进比较研究”为主题,围绕“何为薄弱”“为何薄弱”“何以改薄”,进行了论坛点评与总结。他研究指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指导力量薄弱、师生发展动力不足和分层分类激励机制欠缺是导致学校薄弱的主要原因。最后,他从跨学科的视域提出:政策学的外接与嵌入、文化学的价值塑造和行为选择、教育学的理想与坚守、社会学的家校教育的同向同力是促进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迈进的突破点。

  此次论坛是培训部举办的第四次教育帮扶专题论坛,根据威县、青龙县、通渭县、西吉县和福贡县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五个县的学校校长提供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转变提供思路与建议。

  

欢迎,$currentLoginUser.name

教职工号:$currentLoginUser.login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