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史钩沉 > 访谈征文

建章立制 开创规范化办学新局面——访学院原副院长黄百炼(包金玲)

2021年10月11日    

建章立制  开创规范化办学新局面

——访学院原副院长黄百炼

包金玲

学院校庆筹备组于8月1日专门采访了学院原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黄百炼。

黄百炼于1997年从湖南师大法学院院长岗位调到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岗位。学院整体南迁后,在1999年到2001年期间任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调离学院,任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现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副台长。

黄百炼首先指出,自1998年学院整体南迁以后,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这与教育部党组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分不开,与学院复办以来历任领导努力的结果分不开,特别是与院址南迁建设过程中时任的院领导,常务副院长张仁贤、副院长高聚慧、党委副书记庄益群所做的艰辛努力分不开。院址南迁之后,学院开始实现了快速发展,1999年,俞家庆同志调到学院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在至立院长、周济院长的领导下,主持学院工作。这一时期是学院由过去注重硬件建设转变为通过规范管理,使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黄百炼满怀深情地说,能够有幸作为学院南迁后新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在二、三年时间里亲身经历学院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调离学院工作以后,耳闻目睹了学院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个人感受来讲,对学院发展取得的进步,深感欣慰;对学院广阔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谈到过去,黄百炼感慨万千。对他来讲,来到行政学院从事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从过去培养高校学生到培养高校的管理干部,在角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角色转变对个人是一次考验,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怎样开创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新局面。黄百炼指出,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为教育管理干部本身就是知识分子出身,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而且有比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怎样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怎样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学员在思想上、理念上、管理能力上有所提高?学院组织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通过系统研讨,学院决定调整教学目标。过去,我们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主要以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这是适应当时的形势和实际需要。后来,随着科教兴国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干部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重新设计教学目标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过去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转变为既重视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又要注重提高专业素质,加强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方面的教学。通过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拓展了学院培训事业。

黄百炼在初到学院工作近一年多时间里,具体主持学院培训部工作。通过这一岗位实践,他基本上了解了学院培训工作的总体情况。他说,当时学院每年各类培训班加起来只有10多个,而且培训规模比较小。因此,学院整体南迁以后,学院领导班子从如何开创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新局面,提高学院自,自我发展能力的指导思想出发,对学院培训工作做了认真的规划。

一、科学规划,确立培训规模

学院复办以来,在较长时间里,受当时办学条件的限制,一直在较小规模上徘徊。南迁后,学院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学院具备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对当时教育培训需求的研究和把握,根据现有教学培训力量,学院领导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首先对学院培训工作做了比较科学的规划。根据当时教师数量、学院办学容量和教育干部培训的实际以及学院今后生存发展的需要,确立培训发展的规模。将过去的计划任务因素和现在的干部培训需求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将“等米下锅”和“找米下锅结合起来。学院举全院之力完成任务内各类培训班以外,根据需要举办一些任务以外的班次。逐步扩大了学院办学规模,推动了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认真研究,确定培训大纲

到底每一个培训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小组讨论应确立什么样的主题等等,这是学院开展培训工作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通过面认真的研究之后,学院出台了不同类型培训班教学大纲,目的在于使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院教师专业方面的稳定和专业发展,而且也使参训学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量密集集的启迪。因为,我们不是专门对学员进行专业教育,而是重在通过专家名师点拨,激活他们的专业知识,启发他们的思想。

三、促进专业化建设,规范管理教师队伍

通过专业化建设,加强对教师的规范化管理,是学院南迁后做的又一项重要改革。黄百炼谈到,以前由于没有建立起专家库,缺乏系统的管理,在教师聘请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计划能够得到稳定的执行,学院按照各级各类教师情况设立了专家库,并确定了AB角教师聘请制度,有的甚至采取了ABCD角教师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教师不能按时来讲课而不断变更计划的被动局面,从而增强了教学计划的稳定性。此外,当时学院外聘了14名社会上知名的兼职教授,主要是发挥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咨询作用。本院教师作为讲课教师的重要补充,学院加强了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上讲台。通过这些措施,至今为止,学院教师中已有相等一部分教师走上了讲台,在教学能力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注重人才引进工作,构建一支高学历、稳定的教师队伍是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黄百炼指出,俞家庆同志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这几年,学院通过采取住房优惠政策等很多具体措施,引进了不少高学历人才。通过不断努力,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80年代、90年代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过去教师主要以本科生为主,从90年代后期开始基本上以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学院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等措施,逐步构建了以高学历为主体的专职教师队伍。

四、建章立制,使管理逐步制度化

黄百炼强调,进行干部培训应尽量避免因我们管理上时紧时松而降低教学质量的局面。院址南迁后,加大了制度化管理力度,在教学管理方面制定了许多制度。如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班主任制度、跟班教师制度、教材编写制度、简报制度、学员档案制度;后勤管理上实行培训部与校长大厦、与车队之间的协调制度。教学科研方面建立了两方面的制度:一是科研奖励制度;二是科研课题的申报、检查、评估和结项制度。在教师管理方面主要制定了教师考勤和年终分配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进一步明确职能,加强学科建设和教育培训机构建设

黄百炼谈到,院址南迁后,根据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形势的需要,学院对学科和教育培训机构做了很大的调整。

首先对作为教学管理机构的培训部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进一步扩大和规范了培训部的行政管理职能。在培训部下面分设了教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资料和档案办公室。教务又有不同分工,如有具体负责高校领导干部培训工作的,有具体负责基础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虽然仍然还是叫培训部,但是在机构人员编制和职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加强了教学的组织管理作用,而且还担负对本院教师考核等职责,使培训部管理作用更加突出。

其次对业务部门进行了扩展。业务部门扩展到五个教研部。马列部调整为社会科学部,在人员和职能范围都有扩大;教育管理研究所调整为教育管理教研部、教育原理教研部、国际教育教研部,现代教育技术教研部等。

学院在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制定住房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加强教师职称评定和管理工作。教师职称问题是学院长期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难题,积压了许多达到了要求却不能按时评上职称的教师。在教育部人事司的大力支持下,学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努力,解决了职称编制过紧的问题。伴随职称问题的解决,学院对职称评定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化要求。如规定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应达到学院规定的教学科研条件才能申报,等等。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在这一激励措施下,这些年晋升为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科研整体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三是对引进教师进行考核,实行规范化管理。过去,引进教师主要采取了先经过人事部门审查个人简历,再报给相关部门目测一下就通过的程序。自从通过规范化管理后,对引进的人才进行专业考核和面试考核。通过考核使我们引进人才工作更加规范,从而不断改善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学院在经费、政策上适度向教师倾斜。过去,由于学院经费比较紧张,在教学科研专项经费上,采取了经费上宽松时给一点,不宽松时就不给,亏损时甚至从专项经费中还要挖一点的办法。学院南迁后,通过全院教职工对教学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统一,学院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经费保障教学科研课题的开展,这一点使教师教学科研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六、挖掘学员自身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

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过去,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是采取了听取专家报告、小组讨论、京内参观考察等形式。院址南迁后,在教学方式上除了听取专家报告、小组讨论、京内参观考察等形式以外,我们还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组织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和高校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到全国各地知名高校进行系统的参观考察。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实地参观考察,使学员们感到收获比较大,这一教学方式逐步成为目前学院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开阔了学员眼界,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组织学员参加教育部和学院的部分科研课题。过去,我们把学员仅仅当作教学对象,现在认识到学员不仅是教学对象,而且还是相当重要的科研力量,因为学员本身具有专业所长,而且又长期在管理工作岗位上,他们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可以在教育部一些重大决策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组织学员进行专题研究,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上报教育部。后来教育部很重视这项工作,而且部里很多专项研究也开始注意吸收学员意见。三是发挥学员的参谋咨询职能。学员来自管理工作第一线,他们有很多丰富的经验,也有很多具体的材料和鲜活的案例。通过他们可以采集到一些非常适用的教育管理案例、有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议,这些实际问题和改革建议通过我们的简报等方式及时提供到教育部相关部门作为参考。部里对此反映很好,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学院院长陈至立同志对我们上报的专题简报做过专门批示。四是充分发挥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过去,我们没有把学员中专家学者的作用发挥出来,仅仅把他们当作培训的对象,后来我们请其中的一些专家给同期学员讲课不仅挖掘教学潜力,而且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五是改进对学员的管理。我们对学员的教学管理采取了按岗位编组和不同类型院校混合编组相结合的办法。在进行集中理论学习时采取不同类型院校混合编组,在进行专业学习过程中又采取按岗位编组的形式。这样编组的方式使学员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在更大范围内了解和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使研究探讨更加深入。

黄百炼指出,通过上述具体措施,学院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学院培训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学院同国际教育界交流更加广泛,学院各项事业处于不断上升过程,而且这种上升趋势表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

黄百炼最后指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从我们国家改革发展的情况来看,国家要搞好,关键要领导得好,领导得好的关键要看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干部素质的提高除了靠自身的学习和努力之外,还需要构建一个适于干部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可以说,学院是这一终身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为此,学院在今后发展中应重视和加强对教育管理干部自身成长规律的研究,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部党组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学院历任院领导也都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在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事业更加开阔,在学院建院50华诞之际,预祝学院越办越好!

欢迎,$currentLoginUser.name

教职工号:$currentLoginUser.login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