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
组织党员和教职工赴唐山、乐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02日
根据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关于组织开展“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精神,6月22日至23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组织党员和教职工赴唐山、乐亭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听取新唐山发展状况报告,参观唐山地震遗址、唐山抗震纪念馆和纪念碑,参观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敬献花篮,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此次活动由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郑树山同志带队,党委副书记庄益群同志、副院长李文长同志全程参加了活动。
新城崛起 生机盎然
6月22日中午,学院领导、党员和教职工一行110人抵达唐山市。下午两点听取了唐山市发改委主任辛志纯同志作的关于新唐山发展状况的报告。辛主任介绍说:位于京津冀经济圈的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唐山还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诞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改革开放以来,唐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由于1976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开放初期,唐山处于边恢复边建设的时期。1986年恢复建设基本完成后,唐山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198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第一个翻番;1994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1996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50强。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27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88元和4582元。
辛主任还为我们展望了唐山市的美好未来:唐山地处“大北京概念”经济圈内,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唐山带来了奥运经济潜力,唐山正在成为首都周边城市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唐山的曹妃甸工业区作为临港重化工业基地,承接了北京钢铁业的产业转移,既发展了自己也为优化北京的产业结构做出了贡献。通过港口的进一步建设和产业的进一步集聚,曹妃甸工业区必将成为京津冀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化工工业发展基地。
当前,唐山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温家宝总理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唐山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唐山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唐山正在树立和完善新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港口及海洋优势,抓住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空前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务实,奋勇争先,深入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发展环境,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唐山,实现科学发展示范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区的战略目标。
报告结束后,开始参观唐山地震遗址、唐山抗震纪念馆和纪念碑。位于河北理工大学校园内部的地震遗址,是唐山市在震后重建过程中留下的7处典型的地震遗址之一。在这个倒塌的图书馆遗址上,可以看到震后七扭八曲的钢铁构件和废墟上的残垣颓壁,向人们展示了地震给唐山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也为地震工作者提供一个科学研究的真实样本。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纪念馆内有大型综合性展览《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展览共分9部分。第一部分综合介绍了唐山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以及震后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客观地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给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极其惨重的损失,记述了唐山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壮举和伟大业绩。第三部分至第九部分展示了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风姿。展厅内不仅有珍贵的历史图片,还有实物展柜,展出了被震坏的时钟、当年最早向党中央汇报震情所用的电台、抗震救灾工具以及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的慰问信件、衣服等实物,同时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常识的宣传力度,陈列展出了唐山市地震应急对策及较先进观测手段方面的内容。
大家在参观时,都被这场深重悲惨、举世罕见的灾难所震撼。同时,也被唐山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在自救互救过程中表现出了的先人后己、公而忘私、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及涌现出的许许多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所感动。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唐山人民的精神品格大放异彩,唐山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当参观完新唐山在地震废墟上崛起后的风姿,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唐山人的身后,是与之血肉相连的祖国母亲,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全国人民。新唐山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丰硕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使唐山获得了新生。
在抗震纪念馆东部的唐山纪念碑广场内,立有“唐山抗震纪念碑”。纪念碑的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为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碑文称“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在抗震纪念馆东部的唐山纪念碑广场内,立有“唐山抗震纪念碑”。纪念碑的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为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碑文称“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通过一个下午的听报告和参观,大家深刻地感受到,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共经历了10年复建、10年复兴、10年发展的阶段。今日唐山,不仅医治了地震的创伤,而且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犹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展翅腾飞。新唐山的建设创造了人类同地震灾害斗争史的伟大奇迹,是全国人民和唐山人民团结奋斗的丰硕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永远的丰碑 光辉的典范
23日上午,赴乐亭参观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是此次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建于1881年,座北朝南,系冀东农村典型的穿堂院形式砖木结构建筑,周围有砖墙环绕。故居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在中院有李大钊革命事迹陈列室,陈放着李大钊生平照片、手稿、书刊、遗物及有关资料。李大钊纪念馆座落于乐亭县新城区,占地100亩。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牌楼式南大门、功绩柱、导向柱、浮雕、三十八级台阶、序厅、瞻仰厅以及东西展厅。这里建筑风格融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朴素、简明、大方,体现了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李大钊纪念馆既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陈展,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研究李大钊的中心。
在李大钊纪念馆瞻仰厅,参加活动的学院党员和教职工整齐列队,在党委书记、院长郑树山同志的带领下,伴着雄壮的国际歌乐曲,向李大钊塑像敬献花篮,鞠躬敬礼,以缅怀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随后,学院六位预备党员同志,在党委副书记庄益群同志的引领下,在先烈塑像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旁边,郑树山院长、李文长副院长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其他党员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此时此刻,每位党员同志心潮澎湃,对先烈的无比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步入展厅,在讲解员的娓娓话语中,李大钊先烈38年短暂而壮烈的人生在同志们眼前闪现:从1913年冬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到1916年回国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从1919年发表《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到1920年10月发起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从1926年3月领导并亲自参加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到1927年4月6日遭勾结帝国主义的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李大钊心怀祖国,情系劳苦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将永远受到全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他的伟大献身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是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