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第三十三期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0日
搭建学术研究平台
探讨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高教管理之道
——高教管理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在兰州成功举办

由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的以“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的2007学术年会,于8月8日至10日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黄河之滨、文化古城——兰州成功举办。甘肃省副省长孙小系,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郑树山,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晋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张兰春主持开幕式,高教管理研究会秘书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文长做大会总结讲话。甘肃省高校工委副书记高永新,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田建国、谢维和、王威孚、孙和义以及各理事单位代表近200人出席会议。年会扩大了理事单位,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收集到近百篇学术论文并结合主题开展系列学术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召开常务理事会,扩大理事和常务理事,成立学术委员会,为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搭建平台
8月8日晚,郑树山理事长主持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增补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成立了高教管理研究会的内设机构——学术委员会。
郑树山同志首先代表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会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常务理事及委派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研究会发展给予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着重就扩大理事单位和成立学术委员会相关事宜作了说明。他指出,高教管理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结合高教管理,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组织课题研究、出版学术成果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深受各理事单位的拥护和支持。为进一步加强研究会的组织建设,促进校际间的广泛交流,扩大高教管理研究会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面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应各高校的强烈要求,今年4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的常务理事会决定在本次学术年会上进一步扩大理事单位,并成立学术委员会。此后,高教管理研究会秘书处综合区域划分、学校类型、学校影响力、分管工作和学术背景等因素,根据本人申请,对新增补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作了提名;考虑到高教管理研究的专业性和活动的便捷性,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偏重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研究有成的专家学者,而且兼顾本次到会的理事和常务理事。
郑树山同志强调,增补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成立学术委员会,都是为了根据研究会自身的定位和肩负的使命,更好地致力于开展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政策和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不断探索高等教育管理规律,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政策,总结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推动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酝酿和表决,常务理事会决定增补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为副理事长、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长汪晋宽等22人为常务理事、兰州大学党办主任刘先春等16人为理事(详见附1);成立了以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为主任并由24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详见附2)。学术委员会随即在新任主任谢维和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学术委员一致认为,确有必要有计划地确立一批“十一五”重点研究课题,如配合教育部中心工作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大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问题的研究;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有必要整合各理事单位的优势资源,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30年”为主题确定重点立项课题,组织编写《中国高等教育管理30年:回顾与前瞻》一书。委员们相信,只要精心组织,协同攻关,必将取得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二、开幕式隆重热烈,对学术年会主题给予高度认可,突出强调和谐文化建设中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与特色
8月9日上午,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在兰州大学信息楼报告厅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学术年会主题给予高度认可,突出强调和谐文化建设中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与特色。
孙小系副省长代表甘肃省政府对本届学术年会在甘肃兰州举行,表示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他指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作为全国性的专业学术研究会,从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形势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推动了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创新,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小系副省长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近年来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相信通过年会主题的交流,会为甘肃省高等教育界带来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陈德文书记在致辞中感谢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对兰州大学的关心和信任,作为本届学术年会的承办方,将尽心尽力把本届年会办好。他强调,管理工作至关重要,2007年是高等教育管理年,应将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符合时代要求,也反映了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他希望与会代表通过研究与探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提出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张晋峰副会长代表中国高教学会在致辞中首先对本次年会的召开特别是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认为,高教管理研究会是最活跃、最富有学术成果的专业研究团体,每年都敏锐地抓住学术前沿问题,及时而高质量地推出系列资料,出版研究专辑,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做出了突出成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通过大改革、大发展,进入了大提高的阶段,其中管理水平的大提高尤为重要。他希望研究会从高等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和研究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取得更加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郑树山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学术年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落实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建设和谐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举行的。和谐文化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因而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大学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地,起着传播、辐射和引领和谐文化发展的作用,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既服务于社会而又引领社会前进的独特作用。大学和谐文化建设,将有益于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如果忽视大学和谐文化,全社会的和谐文化就必然是不完整的文化,其发展也就必然受到制约,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大学和谐文化建设,郑树山同志着重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大学和谐文化建设,要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有效的文化传承,并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建设和谐文化,特别需要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特别需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特别需要解放思想,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文化的活力在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高校文化的活力也在于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并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自觉而有效地进行文化创新,从而增强传承的活力,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大学的光荣使命。
第二,大学和谐文化建设,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在高校管理的全方位,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加强高校和谐文化建设,营造自由而和谐的高品位文化,使学生身处和谐的高校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提高综合素养。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激发动力,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教育质量提高而不懈奋斗。
第三,大学和谐文化建设,尤其需要特色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而不同”的精神,注重在“和”的前提下的多元性。 “和而不同”精神用于高等教育,就是要突出“特色”,实现特色发展。每所高校,文化传统、历史地位、所处环境、学科专业设置各有所不同,其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各异。大学和谐文化建设,既要遵循大学的本质和办学的普遍规律,又要尊重多样,立足于各高校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其特色,以特色育人,以特色立身,以特色强校。
第四,大学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提升学校管理品质。和谐文化的包容性、多元性、创新性、引领性,决定了高校管理的复杂程度和运行难度。要提升高校管理品质,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并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切实提升高校管理品质。高校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大学文化的丰富多样的特性,做到既保持各种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使各种文化自由发展,又使这种文化有利于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管理的目标是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应促进人的个性自由发展。高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
顺应时代主题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本次学术年会交流的主题确定为“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围绕这一主题,秘书处拟订了十个参考论题,分别是:和谐文化与高校文化使命;和谐文化与高校管理理念;和谐文化与现代大学制度;和谐文化与高校办学特色;和谐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与高校民主管理;和谐文化与高校质量管理;和谐文化与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传统和谐理念在高校的传承与培育;和谐文化与多校区建设。学术年会的主题和议题,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不少与会同志,围绕年会主题,以其中某一论题为切入点,从理论的高度、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形成了8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这是自管理研究会成立20多年来学术年会上提交论坛最多的一次。郑树山同志相信,经过大家的潜心思考和深入探讨,本次学术年会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丰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为发展高校和谐文化,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贡献我们独特的智慧。
三、围绕年会主题举行主旨演讲、平行论坛、大会交流、自由发言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取得了理想的学术效果
本次学术年会围绕主题,开展了主旨演讲、平行论坛、大会交流、自由发言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与会代表认为,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和谐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理念、要求与目标,必须以和谐文化建设为核心,有效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威孚主持下,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甘晖首先发表了主旨演讲。他简要介绍了近百年来兰州大学一代代学人在祖国西部厚重的文化沃土上辛勤耕耘而不断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了兰大在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发展目标与思路,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共鸣。
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以“和谐文化与大学的公益性”为主题,就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批评以及现行的大学管理体制对大学公益性形成的挑战作了深刻分析;同时提出,要实现大学公益性的理想,必须改革大学的管理体制,深入了解和把握当代高校所处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必须协调解决大学公益性面临的复杂关系,并将大学的公益性作为大学改革与发展内涵的重要指标。
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高教工委副书记田建国教授以“和谐文化与和谐发展”为主题作了主旨演讲。他深刻分析了和谐文化的内涵与本质,认为和谐文化源于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理念。“和而不同”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谐发展就是动态中的平衡,是在承认多样性基础上、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一种协调有序持续前进的状态和境界。“和”指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顺应教育发展规律,“不同”指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高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进和谐发展,注重内涵提升,确保质量优先;必须创造和谐的学术环境,包容不同学派,包容失误失败,包容后辈冒尖,包容人才的个性。
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教授以“大学校训百年:传统和谐理念的传承与缺失”为主题作了演讲。他指出,在内忧外患、励精图治的近现代中国,大学既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地方,也成了道德的殿堂,自强不息、成才报国思想特别是蕴涵其中的奉献精神得到了极大的褒扬。从传统和谐理念传承的角度,综观大学校训百年,可以看出大学教育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将目标更多地指向意义世界,对真、善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美的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大学教育思想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
8月9日下午,围绕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高校的文化使命、大学制度建设、现代大学管理、高校办学特色、和谐校园建设、高校质量管理、人才素质培养、多校区办学效益等论题,举行了平行论坛。
在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教授主持下,参加第一论坛的代表就“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文化使命”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承担着对社会文化的示范、辐射和引领的责任;和谐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各类院校贵在坚持不懈的行动。
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袁治平教授主持下,参加第二论坛的代表就“和谐文化建设与现代大学制度”做了理性思考。大家的共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都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及科学规范的管理为基础和保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涵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论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还是各个层面的协调发展,都需要和谐文化来支撑。
在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智平教授主持下,参加第三论坛的代表就“和谐文化建设与现代大学管理”做了多方面探讨。大家认为,在现代大学的管理中,必须确立和践行和谐理念;大学的和谐发展需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大学的和谐发展关键是领导机制和班子建设;大学的和谐发展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学校与社会、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依法办学与以德办学、全面发展和张扬个性等关系。
在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教授主持下,参加第四、第五论坛的代表共同探讨了“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办学特色、和谐校园建设”问题。大家着重围绕在和谐文化环境下,如何体现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从课程、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管理模式、地方院校科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国营利性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大家共同感受到,大学校园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的和谐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要从高校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要厘清和谐校园建设科学内涵,要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过程等方面认真实践和谐管理;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不断探索建设和谐校园的途径和方式;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
在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都光珍教授主持下,参加第六论坛的代表就“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质量管理”做了深入思考。大家普遍感到,应从“认同危机”的角度来关注质量问题,而和谐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要进一步界定和谐理念中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努力实现和谐价值理念下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高校应基于和谐文化引领理念,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系统设计思路;政府要确立明确的指导性质量标准,为各类高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并致力于构建多类型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模式。
在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润孝教授主持下,参加第七论坛的代表就“和谐文化建设与人才素质培养”进行了认真探讨。大家的体悟是,和谐文化的内涵与要求反映在大学人才培养上,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传承民族精神的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大学应以和谐文化为指导原则,利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中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空间的设计,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还有必要合理借鉴发达国际人才培养模式。
在中国石油大学副校长刘华东教授的主持下,参加第八论坛的代表就大家普遍关注的“和谐文化建设与多校区办学效益”做了有益探讨。大家认为,多校区办学的迅速发展,打破了过去单一性办学格局和办学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多校区办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存在着许多有利因素,也面临着巨大困难,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理念、机制和模式加以研究和解决;需要扩大校区办学自主权,实施新的校区合并和置换;要加强与校本部和所在地和谐关系的建立,与校本部和地方形成良性互动,合理利用校本部和所在地的教学资源,提升新校区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共创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还要积极探索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8月10日上午,在田建国教授的主持下,各平行论坛的主持人或代表(“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文化使命”论坛由重庆工学院副院长贺建民汇报;“和谐文化建设与现代大学管理”论坛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陈丽萍博士汇报;“和谐文化建设与人才素质培养”论坛由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朱正亮教授汇报;其他各平行论坛均由主持人汇报)分别将研讨中形成的共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与对策进行了大会专题交流。大会还进行了与会代表的自由探讨。《教育研究》主编高宝立、中山大学教授黄崴先后发言,结合主题交流了思想,启迪了智慧,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闭幕式前,大会特邀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教授以“和谐文化建设中的西北师范大学”为主题,就西北师范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包括该校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作了大会发言,为大家下午去该校参观考察做了有益铺垫。在刘基书记的邀请下,与会代表带着极大的兴致于当日下午参观了西北师范大学校史馆和博物馆,为该校百余年积淀的文化和取得的成就所吸引和感慨。
四、满载学术年会硕果,再创高教管理佳绩
8月10日上午,在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孙和义教授的主持下,研究会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文长教授在闭幕式上发表了总结讲话。陈德文书记、田建国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邸鸿勋和与会代表出席了闭幕式。
在总结讲话中,李文长同志首先对所确定的会议主题、大会所作的主旨演讲给予高度评价,对参会者对会议主题的热切关注、各个环节的全程参与、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讨表示赞赏,对大会取得的多方面成果做了简要总结。李文长同志表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将始终不渝地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关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新成果。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为我们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重点研究,组织科研立项,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规范和管理,增强科研工作的时效性,搭建了新的平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学术委员会将针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确立一批“十一五”的重点研究课题。李文长同志希望与会代表进一步深化和谐文化与高校历史使命、高校办学特色、人才素质培养等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提升等重大问题,建议特别关注和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回顾与展望,提倡实行跨地区、跨学校的协作,通过全方位、多渠道、交叉式的协同公关研究,力求不断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高等教育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经过研究会和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本届学术年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增补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研究会的力量更加壮大,为今后更加广泛地开展学术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为今后更加深入地开展高教管理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各位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主题撰写了大量富有价值的论文,尤其是通过主旨演讲、平行论坛、大会交流等环节,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深刻的探讨,经过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流,启发了思维,启迪了智慧,还就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若干理念与实践问题初步达成了共识,这是本次学术年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本次年会得到了理事单位的广泛响应和热情参与,得到了甘肃省政府、省高校工委,特别是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部署;学院科研处(秘书处)精心筹备,全力投入;财务处和相关部门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十多位教师撰写论文,多位教师参与交流,以论坛召集人等形式积极协助会务。大家都为年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有效服务,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赞誉,也为今后更有成效地举办此类活动积累了有益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附1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
新增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名单
(2007年8月8日常务理事会通过)
一、副理事长
宋永忠(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教授)
二、常务理事
汪晋宽(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长 教授) 张建华(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研究员)
石千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高级经济师) 刘向信(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袁治平(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教授) 鲍善冰(太原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教授)
许国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周克元(广东医学院院长 教授)
刘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教授】 何 波(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朱正亮(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陈晓阳(华南农业大学校长 教授)
杨志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教授) 翟 博(中国教育报社副总编 编审)
于庆臣(淄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郭 永(山西大同大学副校长 教授)
王秉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教授) 丁立群(黑龙江大学副校长 教授)
刘玉彬(大连民族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扎西(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闵文意(西北第二民族大学副校长 教授) 张士昌(山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三、理事
黄 崴(中山大学高教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刘先春(兰州大学党办主任 教授)
陈 燕(江苏大学《高校教育管理》主任 教授) 颜大胜(广东医学院副院长 高级实验师)
王保华(中国传媒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 教授) 高建广(山东科技大学校办主任 教授)
杭国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主任 教授) 李 波(临沂师院《学报》副主编 编审)
王正东(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长 副研究员) 吴起华(湖南科技学院副院长 教授)
江 珩(华中农大生命科学学院书记 研究员) 贺亚兰(北京理工大学宣传部长 副研究员)
赵素贞(北方投资集团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颜晓华(中国戏曲学院宣传部长)
张 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高教室主任 副研究员) 张明炎(湖北工业大学校办主任)
附2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
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2007年8月8日常务理事会通过)
一、学术委员会顾问
潘懋元 蔡克勇 杨德广
二、学术委员会主任
谢维和
三、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田建国 陈学飞 邸鸿勋 李文长
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于建福
五、学术委员会委员
陈德文(兰州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教授)
郑其绪(中国石油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徐显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教授)
王威孚(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谢维和(清华大学副校长 教授)
田建国(山东省高校工委副书记 教授) 杨振斌(教育部思政司司长 教授)
陈学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孙和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教授)
李文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袁振国(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 教授)
刘国瑞(辽宁教科院院长教授) 眭依凡(江西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 教授)
徐同文(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曹勇安(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长 教授)
高宝立(《教育研究》主编编审) 李泽彧(龙岩学院院长 教授)
曾天山(全国教科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教授) 秦惠民(中国人民大学教科所所长 教授)
别敦荣(华中理工大学教科院副院长 教授) 邸鸿勋(原轻工总会人教司副司长)
史秋衡(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常务副主任 教授) 于建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长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