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详情

学院新闻

弘扬中华和谐文化 探讨儒家伦理传承和公民道德教育之路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0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建设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和谐文化,构建当代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与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共同分享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益成果和经验;探索中华文化复兴背景下学校新德育,提高公民道德教育实效,培育和谐精神与理想人格,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协办的“第三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于2007年11月1日至4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第六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同期举办。来自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市)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学院部分教职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共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并听取主旨演讲。本届论坛以“儒家伦理·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立意鲜明,主旨明确。开幕式隆重热烈,规格高,反响大。主题演讲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分组研讨气氛活跃,收效显著。
      11月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学院永珊厅隆重举行。文化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刘忠德到会并代表主办方致辞;教育部干训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郑树山出席开幕式并代表学院致辞;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秘书长陈启生先生代表协办方致辞;菲律宾华教中心副主席黄端铭代表该中心宣读了贺词。原轻工业部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杨波主持了开幕式。主席台就坐的还有: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国际儒联顾问徐惟诚,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黄济,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宣传部长李汉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张兰春,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国际儒联副理事长汤恩佳,台湾忠信学校董事长高震东,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郑祖基,韩国程朱学会会长、成德女子大学教授赵骏河,新加坡儒学会林纬毅。
      刘忠德同志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向与会的各方面领导,向远道而来的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来宾,向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县(市)教育局长和学校校长、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向到会的各位同仁,向承办本次论坛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向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两个协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刘忠德同志阐述了本届论坛的主题和宗旨,认为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和谐与发展,都离不开道德及其建设,而道德又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基因,在其发展进程中还要不断吸纳外来道德文化的精华。他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问世五年来,社会各界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可喜成效,认为今年9月中旬,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就是这种社会成效的集中展示,举办本次论坛,也是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种行动。他还提及今年孔子诞辰2558年之际,中国政府文化部、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山东曲阜联合举办盛大孔子文化节等活动的盛况,认为大会向2008年北京奥组委推荐的5句《论语》格言,必将推动儒家经典在全国和全球的传播与普及;他回顾了国际儒学联合会十几年来取得的成效,特别提到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上叶选平会长所强调的“对儒学既要加深研究、又要做好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说,普及更为关键”,认为普及儒学是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本次论坛就是普及儒学的一项重要实践。
      郑树山院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县(市)教育局长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本届论坛的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研究、继承和发展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客观需要。他认为,儒家的文化精神,儒学中许多名言警句和深刻哲理,历久弥新,仍不断给当代伦理道德教育以重要启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就必须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传统中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的民族精神,以“和谐”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郑树山院长指出,教育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根据中央的部署,采取了许多实质性举措,如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搭建传播中华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平台;重视对大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把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大中小学教材。他还介绍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儒家伦理和传统优秀文化的研究、传授、国际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学院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他相信,海内外专家学者聚首学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一定会使中华古老的智慧在与时代精神的交汇中结出累累果实。
      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秘书长陈启生先生在致辞中,感谢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和承办方所做的完善的准备工作。他认为,近些年来,儒家学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本届论坛的主题和探讨的几个论题看,儒家伦理道德已由理论化的“清谈”,进步到彬彬有礼的讨论,并发展到“落实”阶段,使人如沐春风。本届论坛将儒家伦理道德与“和谐文化”联系起来,表明大家在自觉承担起推动新世纪文明进步的责任。他认为,惟有个人、社会和舆论环境都重视道德建设,才能逐步解决道德崩溃问题。他期望大家从自己做起,既懂儒学,又有儒行,共同建设新世纪的和谐与文明。
      菲律宾华教中心副主席黄端铭代表该中心对论坛的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相信本届论坛的举办,必将对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和谐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各地儒学研究的交流提供平台,为丰富各国文化、建立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11月2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在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儒联出版委员会副主任王殿卿教授主持下,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国际儒联顾问徐惟诚就“重视研究和发掘儒家道德教育的智慧”发表了感言;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陈瑛教授就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作了阐释;台湾鹅湖杂志社前社长、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杨祖汉教授就“儒家文化的返本开新”作了解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刘国强教授就“仁心发用价值意识豁醒”发表了见解。
      11月3日下午,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曹凤泉的主持下,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国际儒联副理事长汤恩佳就“青少年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韩国程朱学会会长、成德女子大学教授赵骏河就“年轻人伦理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宣传部长李汉秋就“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体系与精神安顿”、国际儒联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钱逊就“儒家价值追求与共同精神家园建设”,各自发表了精辟见解。
      11月2日下午和3日上午,学者们分成三个论题展开分组研讨,大家相互切磋,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探索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儒家伦理传承和公民道德教育之路。大会交流后,受论坛主办方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于建福教授就论坛举办的背景、主题的选定、主旨的确定、论坛进程、达成的共识和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等,作了简要总结。
      本届论坛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光明日报》以《理论界研讨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为题,分别就“儒家伦理与和谐社会建设”、“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作了深度报道。《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也给予关注,并作相关报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作了重点报道。
      本次论坛收到书面论文35篇,大多收入《第三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论文汇编》。学院科研处和国际儒联秘书处除了为论坛组织编发文集和《儒家伦理·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还为大家提供了《论语初级读本》、《东方伦理道德》、《儒学与当代文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等书籍。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萧山 大学 校长 中央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