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爱丁堡 感悟英国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
2009年3月15日-20日,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高校领导赴英国考察团圆满结束了在爱丁堡大学的第一阶段培训学习。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教学、科研及文化发展”主题,培训团成员集中参加了由爱丁堡大学提供的各项学习和考察活动。本阶段日程安排主要包括三部分:专题报告、观摩学习以及参观考察。学员们聆听了9场专题报告,内容涵概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各个层面,具体包括《英国大学文化》、《爱丁堡大学国际政策与中国事务》、《英国大学行政及管理系统》、《学生管理:招生,学位及就业》、《课程发展及质量评估》、《研究管理及创新人才培养》、《英国大学—学位机制,学科建立及课程编排》、《英国大学人力资源系统,管理,薪酬与福利》以及《学术人员招聘及评估》。同时,学员们还对爱丁堡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就业招聘洽谈会进行了现场观摩。此外,参观了爱丁堡大学中心校区、图书馆、女皇医学研究中心以及苏格兰议会等地,并与在爱丁堡大学交流和学习的中国教师和留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
爱丁堡大学对本次培训给予了高度关注,其孔子学院具体承办并进行了周密组织。爱丁堡大学分管发展、资源和研究政策以及国际事务的两位副校长、爱丁堡皇家协会秘书长(爱丁堡大学前副校长),苏格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专家,爱丁堡大学学院主管、学术事务总管、学生招生和就业服务中心主管、人事科高级顾问等高级主管为中国大学校长们作了精彩的授课。授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设计科学合理。爱丁堡阶段的学习特点为:在了解英国高等教育历史、现状及文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培训主题对爱丁堡大学进行全方位考察和学习。通过剖析这所传统名校的科研、教学和组织管理模式,透视英国大学当前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所采取的战略选择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该阶段学习,中国大学校长们既了解和把握了英国大学的传统和现实,又深切感受和领悟到了爱丁堡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这所具有400多年历史、现排名第2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培训团全体成员高度重视这次海外培训,在国内预培训期间就对在英国三周的培训学习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分工。大家学习热情高涨,认真听讲,交流活跃,给授课专家和组织者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培训团每阶段的专题报告有专人负责记录工作。为增加信息量,培训团十分注意资料收集,除收集了所有课程的PPT和对每堂课进行录音之外,还收集了《爱丁堡大学国际发展战略》、爱丁堡皇家协会秘书长、爱丁堡大学前副校长Geoffrey Boulton教授的新作《大学是什么》等文件和资料。从目前学员反映情况看,由于我院进行了周密的需求调查和预培训,并与英方对课程进行了系统设计,行前还汇集了校长们关注的问题,加上爱丁堡学习期间授课教师层次较高、教学组织紧张而有序,本阶段培训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学员们对本阶段的培训学习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收获很大。第一,进一步加深了对英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的了解。本周培训内容十分丰富,超出了预设的主题,不仅涉及教学、科研及文化发展,更有大量关于英国高等教育治理领域的丰富内容和活动。通过学习,学员们感受到,英国是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英国的大学具有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传统,是独立的法律实体。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学术治理/管理结构,形成了一套成熟和稳定的系统和机制,大学可以秉承自己的意志运行,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这是中国建设高水平大学应该汲取的精髓。第二,通过学习交流和考察,学员们了解了局内人对英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看法、想法和做法。对照中国高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感受到了两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包括教育教学模式,更包括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对照爱丁堡大学的运营之道和管理方式,各位学员不断反思所在高校的管理工作,梳理有参考价值的思路和做法。同时,学员们也利用本次考察学习的机会向英国同行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管理模式,促进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第三,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增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员们作为大学领导和高层管理者,来自不同的院校,分管工作也有所不同,带着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来参加培训的。通过比较学习和同行交流,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危机意识更强了、思路更开阔了。大家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应进一步向大学放权,给学校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设积极的外部治理环境。第四,形式结构合理,成效显著。学员认为,该阶段重点剖析一所高校,目标集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在第一阶段进行过程中,爱丁堡大学校长Timothy O’Shea爵士为培训团举办了招待晚宴,中国驻苏格兰总领事、及苏格兰地方政府代表出席。在结束之际,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了告别晚宴为大家送行。按照日程安排,培训团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曼彻斯特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第二阶段培训学习。(执笔人:许杰)
爱丁堡大学对本次培训给予了高度关注,其孔子学院具体承办并进行了周密组织。爱丁堡大学分管发展、资源和研究政策以及国际事务的两位副校长、爱丁堡皇家协会秘书长(爱丁堡大学前副校长),苏格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专家,爱丁堡大学学院主管、学术事务总管、学生招生和就业服务中心主管、人事科高级顾问等高级主管为中国大学校长们作了精彩的授课。授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设计科学合理。爱丁堡阶段的学习特点为:在了解英国高等教育历史、现状及文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培训主题对爱丁堡大学进行全方位考察和学习。通过剖析这所传统名校的科研、教学和组织管理模式,透视英国大学当前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所采取的战略选择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该阶段学习,中国大学校长们既了解和把握了英国大学的传统和现实,又深切感受和领悟到了爱丁堡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这所具有400多年历史、现排名第2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培训团全体成员高度重视这次海外培训,在国内预培训期间就对在英国三周的培训学习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分工。大家学习热情高涨,认真听讲,交流活跃,给授课专家和组织者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培训团每阶段的专题报告有专人负责记录工作。为增加信息量,培训团十分注意资料收集,除收集了所有课程的PPT和对每堂课进行录音之外,还收集了《爱丁堡大学国际发展战略》、爱丁堡皇家协会秘书长、爱丁堡大学前副校长Geoffrey Boulton教授的新作《大学是什么》等文件和资料。从目前学员反映情况看,由于我院进行了周密的需求调查和预培训,并与英方对课程进行了系统设计,行前还汇集了校长们关注的问题,加上爱丁堡学习期间授课教师层次较高、教学组织紧张而有序,本阶段培训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学员们对本阶段的培训学习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收获很大。第一,进一步加深了对英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的了解。本周培训内容十分丰富,超出了预设的主题,不仅涉及教学、科研及文化发展,更有大量关于英国高等教育治理领域的丰富内容和活动。通过学习,学员们感受到,英国是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英国的大学具有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传统,是独立的法律实体。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学术治理/管理结构,形成了一套成熟和稳定的系统和机制,大学可以秉承自己的意志运行,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这是中国建设高水平大学应该汲取的精髓。第二,通过学习交流和考察,学员们了解了局内人对英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看法、想法和做法。对照中国高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感受到了两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包括教育教学模式,更包括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对照爱丁堡大学的运营之道和管理方式,各位学员不断反思所在高校的管理工作,梳理有参考价值的思路和做法。同时,学员们也利用本次考察学习的机会向英国同行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管理模式,促进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第三,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增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员们作为大学领导和高层管理者,来自不同的院校,分管工作也有所不同,带着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来参加培训的。通过比较学习和同行交流,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危机意识更强了、思路更开阔了。大家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应进一步向大学放权,给学校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设积极的外部治理环境。第四,形式结构合理,成效显著。学员认为,该阶段重点剖析一所高校,目标集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在第一阶段进行过程中,爱丁堡大学校长Timothy O’Shea爵士为培训团举办了招待晚宴,中国驻苏格兰总领事、及苏格兰地方政府代表出席。在结束之际,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了告别晚宴为大家送行。按照日程安排,培训团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曼彻斯特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第二阶段培训学习。(执笔人: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