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详情

学院新闻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召开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8日

  7月6日下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侯慧君主持会议并领学。教育部主题教育第十二巡回指导组组长刘炳来同志到会指导。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于京天、王治军、韩旭、陈睿、李雪明以及党委委员陈国文、李冬等7位同志分享了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的思考。

  侯慧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五个特性”和“两个结合”的进一步阐释,总结的全面、深刻、准确,核心是文明的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为民族立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两个结合”是成功的法宝,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我们的文明能够做到经济上的自足,思想上的自洽,也一定会迸发出新的生命和新的能量。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增加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侯慧君强调,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院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抓好文化建设。要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研究,在学院党委层面,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要在全部培训班次开设相关课程。要以学员为中心,把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做的更好,积极营造培育政治家、教育家和“大先生”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常抓不懈,常学常新,久久为功。

  副院长于京天表示,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道路最深层次根基的问题,对于具体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中国进入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自觉。文化是内隐的理念和习惯,我们要搞清楚现实文化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需要弘扬的,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又要有相当的文化鉴别力,有较高的文化品味,我们要引领和助力教育系统中的教育干部做教育的明白人、示范者。

  副院长王治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副院长韩旭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力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有力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启发,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副院长陈睿表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找准学院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在培训班次和期刊选题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教育工作如何服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内容。要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要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新部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深化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和干部培训研究。要深入践行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新部署,坚持文化自信,不吃开放包容,在守正创新中服务学院事业发展。

  副书记、纪委书记李雪明表示,要全面准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明的五个特性,在新时代结合实际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高标准做好干部教师教育培训,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要深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清源、明德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高品位文化校园的形象。在高质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润物无声又直抵人心地融入其中,不断提升干部教师的政治能力、教育工作专业能力,还要强化文化自信、担当使命,激励奋发作为、不负时代,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党委委员陈国文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对中华文明“精准画像”,是对中国文化特性、中华文明精神的全面把握,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指明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宣传和阐释,充分利用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教师干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党委委员李冬表示,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五个特性和“两个结合”的最新阐释,深刻把握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准确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努力将其转化为自身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准确学习把握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提出的,继续对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参与推进学院教育改革、干训文化建设,传承好的工作机制、作风、经验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刘炳来认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本次主题教育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非常成功,达到了专题学习的预期效果和目的,充分体现了学院领导干部带头抓好理论学习,将思想和行动快速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的高度政治自觉和饱满政治热情。刘炳来强调,一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读原文、悟原理,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充分认识到,关于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重要论述,为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实理论根基。教育行政学院是干部党性锻炼、理论武装、提升教育专业素养的重要阵地,教育研究和教育决策咨询的重要平台,希望学院充分挖掘和发挥培训学员和校友的师资优势,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三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这一必由之路,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对于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四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领会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最后,侯慧君结合巡视组长刘炳来同志的指示,对学院下一步开展好主题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作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学院党委委员、领导班子成员及党政办、纪委办、宣传中心、图书档案馆(校史馆)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宣传中心 于丹)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萧山 大学 校长 中央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