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培训 > 培训教育详情页

教育培训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晋中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6日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局长 鹿建平
 
      党的十七大今天隆重召开了,适逢我市组织教育分管副县长、教育局长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地市局长班培训学习。我们按照学院的安排,认真组织收看了十七大开幕式,并组织了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路清晰,是我们今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特别是其中专门对教育工作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意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教育工作者极大的鼓舞。 
      按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大家就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进行讨论,研究今后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契机,致力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和谐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县域教育、普职成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晋中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具体工作思路是:构建一个格局,强化两个统筹,突出六个重点。
      构建一个格局。就是要构建一个能为晋中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教育格局,确保科教强市、人才支撑战略顺利实施。要在“十一五”期间,办好五所大学,即在办好山西农大、晋中学院、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支持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和晋中卫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形成我市初具规模、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高等教育格局。按照国家每10万人口办一所普通高中的要求,将我市现有的46所普通高中整合为30所优质高中;同时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力度,在全市重点建设20所有一定规模、专业设置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加大对现有1642所初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和建设,实现义务教育阶段1000所标准化学校的目标,由此构建起我市5所高等院校、30所优质高中、20所规模中职、10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5321”教育大格局。
      强化两个统筹。一是强化城乡教育的统筹。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整体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城区学校要尽快和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合理布点,加大承载力,解决城镇化带来的压力。通过几年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体现教育公平。二是强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的统筹。一方面抓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使普高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1:1;另一方面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学校和乡镇综合教育中心建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地。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
突出六个重点。
      (一)提升义务教育水平,重点在促进均衡发展上下功夫。
      解决均衡问题,要采取四条措施,即学校建设标准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
      1、学校建设标准化。实施“三大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标准化学校设施配套一年一个重点,通过几年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校舍建设、图书仪器装备、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学校管理诸方面有大的改善。二是县城学校重点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每县每年在城区内新建或改建1-2所小学、1所初中,以适应城镇化建设城区人口不断增加、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农民富裕后愿意让孩子进城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要求,逐步解决县城多数学校占地小、校舍拥挤、班容量大的问题。三是示范高中建设工程。积极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加速省、市级示范高中建设工作,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2、办学行为规范化。依法制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校、实验班及快慢班。小学招生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初中招生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分配入学;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严格禁止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校的支持力度,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促进校际间均衡发展,把每所学校办成规范、合格的学校;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设1000所标准化学校,其中小学总数控制在800所左右,保留200个教学点,校均规模300人;初中学校200所,校均规模800人。
      4、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大力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素质;进一步完善城镇与农村教师对口帮扶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加大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和教师交流力度,增强城乡教育互动融合。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在培养实用型人才上下功夫。
      在办学体制与机制上,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一方面要以公有制为主导,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公民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在培养方式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一手抓正规教育,一手抓短期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在学校基础设施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上,新建改建一批职业高中,扩大办学规模,使国家级、省部级职业学校的建筑面积达到规定要求。加大实训基地建设,争取有1—2个实训基地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公共财政应专列职业教育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要保证用于职业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重点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示范专业设备配套。
      实施好科教兴县、兴乡工程。要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农科教结合工作,抓好乡镇综合教育中心建设,加大农科教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全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每年50万人次以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年培训2万人以上,实现转移2万人。
      (三)全方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在实施素质教育上下功夫。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在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改革等四个方面求突破,促进学校开全开足课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高中学校,要全面推行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通过抓管理促质量,保持我市高考在全省的先进地位。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德育工作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始终,并十分注意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到“十一五”末建成11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要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学校的卫生设施。开展推进高雅艺术和乡土艺术进校园工作,组织校园艺术节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重点在提升素质上下工夫。
      要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提高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和地位。以培养名师名校长为导向,实施“三五”工程,在三万多名中小学幼儿教师中,培养50名在全省知名的专家型校长、教师,培养500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5000名县级骨干教师,形成梯队结构,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骨干示范作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取得教师资格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职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教师。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聘任制、中小学校分配制度,推动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管理体制。
      (五)努力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在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确保由各级政府完全承担起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两免一补”,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教师工资经费足额拨付,标准不低,使用合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二是建立教育发展保障机制,争取市、县两级把学校重点建设专项经费、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项经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有所增加,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六)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在教育公平上下功夫。
      切实加强教育管理,抓好教育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重点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以扶持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公平。重点是完善教育资助体系,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资助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着力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读书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就我市来讲,重点是做好三个“关注”:关注一万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使其与城里孩子享受同等教育;关注两万贫困家庭孩子的入学困难,解决好其生活学习补助问题;关注三万名初中阶段学困生,使其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并帮助其升入职业学校,学得一技之长。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md5 select sleep 全国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