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的认识与体验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24日
蒋昌俊
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多重职能,当今的大学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中心和前沿,承担着为社会问题寻求对策,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道德理想,充当社会认知等特殊功能。作为高校教育科研工作者,我相信诸君和我一样,唯有两件事最为关心——世上苍生架上书!这“世上苍生”当指我堂堂中国,国家发展、人民富强之大事;这“架上书”嘛,自然是吾辈之专职——“文化传承、教书育人、知识创新”等。而大学之责任,就更应该是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去关注人类发展、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康,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
一、承国家发展之需要,创大学建设之特色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转变为以科技和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且日趋激烈。为此,各国在其发展战略中,都在努力探索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与途径,增强科技创新并促进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抢占知识经济的制高点。显而易见,作为观念、智慧、知识、技术、人才之源的大学,在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与推卸的责任,并面临充满机遇的广阔舞台!大学的建设应该在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服务社会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这也可以说是大学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而发现和应用知识。
时值同济百年华诞,作为一名同济人,谈及大学的发展与特色,就不得不说说同济精神、同济特色。一百年来,同济虽历经坎坷而精神永存,铸就了自己的精神品格:“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同心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表述不一,精髓不变。谈到同济特色,就一定要说“求真、务实”。温总理在同济百年华诞前夕来同济视察的讲话中,提到“认真的做人,刻苦的做学问,要长真本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更不得来半点的虚伪和骄傲,来半点的弄虚作假。”同济是基于工科的教学,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最出色的工程师。同济工科有两个最有特色的东西,一个是城市建设、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学科等,这些学科围绕城市建设、筑路架桥、开凿隧道、公共设施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上海南浦大桥、宝钢的建设、苏州园林的保护,承担着上海面向2010年世博会的总体规划等方面的任务,为国家输送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同济大学另外的特点就是以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的学科群体,包括机械、电子、材料、汽车、轨道交通、磁悬浮的研究,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等,主要问题就是解决我们国家交通、能源、环境方面的需求,以及交通阻塞问题。如,汽车学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主研发的致力于解决交通拥堵和方便出行的交通信息网格系统,城市与轨道研究院的磁悬浮研究等等。
谈到国家发展需要,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信息产业部和上海市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并担任信息产业部中长期规划及“十一五”规划数字化服务领域负责专家、上海市中长期规划及“十一五”规划战略高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信息专题组组长,深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学院建设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也更加清晰,即:联合学校信息学科的优势力量,以国际领域发展前沿为指引,国家地方需要为指南,以建设嵌入式系统平台为契机,以交通装备信息化及数字服务业为特色,以车辆电子为应用切入点,力争3到5年的时间,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与应用、车辆电子控制、宽带多媒体通信、企业信息化服务等若干领域内形成同济特色。
二、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大学除了面向国家发展需要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地方物华天宝、发挥本地优势,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显示,以大学为核心,在空间上形成区域性产业集聚的特征非常明显。比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日本的筑波等等,无一不打上了大学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深深烙印。
同济携手上海杨浦区,共同创建由“一核心圈、一扩展区、四个辐射点”组成的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在这一知识经济圈中,将重点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国际工程咨询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科技产业等三大产业集群,预计到2015年,知识经济圈将实现年总产值超过30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优化现有产业载体的基础上,计划在2007年至2015年,分三个阶段分批建设同济新技术基地、环保广场、节能与新能源科技城、创意设计产业园、新材料科学园、工程设计软件园等十大新的产业载体。
此外,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坐落在嘉定新城区和汽车城之间的地带,是嘉定城区内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这个地带在不久的将来完全有能力形成一个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高新产业带。以汽车专业和装备制造专业为主体,依据“依托产业链建设学科链”的指导思想,电信学院将形成以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电气、车辆、交通为主体的学科交叉的大信息学科。目前,国家linux人才培训与技术推广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统985创新平台、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出版社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研发基地、同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实践基地等7个机构的成立,与微软、英特尔、西门子等国际电子企业巨头建立合作实验室,获批多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合作项目等,都将给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物质支持。
当然,发挥大学的向心力和辐射力作用,形成以大学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既包括对研发项目的直接资助、金融优惠、税收照顾等财政支持,也包括扩展规划用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园区内外联系网络建设等政策支持。
三、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温总理在同济的讲话中,对同济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
电信学院打造设立了更为完整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在注重学生品德、人格培养的基础上,建设三个知识平台和三套实验平台,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强调“一专多能”,使学生既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又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技之长。
三个知识平台循序递进,依次为基础知识平台,包括对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电子科学技术、离散数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专业知识平台,包括对电子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习;领域知识平台,包括对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信息传输、高性能计算、动力系统、传感网络等知识的学习。
三套实验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一层包含三电实验平台和计算机基础实验平台;第二层提升到专业综合实验平台;第三层是和著名公司如西门子、罗克威尔、摩托罗拉、微软等著名企业建设的联合学校的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实习和企业派驻人员的工程师的交流,让其在大学基础学习阶段就有机会接触到实际问题,及早感受企业文化与氛围,为其将来择业和就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平台的升华,让学生从具备最初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具备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优秀的人才。
四、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美国人崇尚务实精神影响着美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从350年前创办哈佛大学至今,社会服务一直是每个高等学校或明确或暗含的目标,美国人通常把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视为高校的三大功能。在斯坦福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思想,饱含着学以创业、学以致用的精神。正如老斯坦福先生在首次开学典礼上所说的,“请记住,生活归根到底是指向实用的,你们到此应该是为了为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业。但也应明白,这必须包含着创新、进取的愿望、良好的设计和最终使之实现的努力”。同济与斯坦福在“求真、务实”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正是同济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他山之石。
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将大大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应用创新。科技是生产力,知识是科技的基础,大学是生产知识的最重要的地方,这一系列的逻辑关系推动着大学把知识投向工业,使工业以科技取得发展、创新。
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把企业吸引到校园里,可以通过企业窗口看到信息技术的动态走向,迅速充实学生的知识构成,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先市场一步在校园里发现和认识最优秀的人才,吸收到企业中去。
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实现企业、高校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一个资金、技术与人才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圈,同时也是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
(作者为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我院第二十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