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全国县区督学培训班举办课前“微讲坛”
2018年9月10日,第11期全国县区督学培训班班级“微讲坛”开讲。以分班为单位,组织了6次“微讲坛”,共计13位学员分享了当地的督导工作经验,畅谈了创新督导工作思路,促进了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
一班“微讲坛”由湖北省京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罗来成主持。
一班学员、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育督导室督学崔芳认为,督导是教育的“第三只眼”,秦淮教育督导人秉持“和合守度,慧砺创新”的文化理念,坚持深入学校,抓重点,找亮点,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实现提升。她提出,教育督导可通过线上及线下的交流平台,促进家校沟通,惠及区域民生。
一班学员、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督学科科长徐卫平,做了题为“完善教育督导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分享。他介绍了余杭区教育督导情况,特别展示了余杭区所使用的教育督导手机APP——督导通。
二班“微讲坛”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刘丹主持。
二班学员、广东省高州市教育督导室主任蓝煜针对“如何调动县(区)责任督学督导工作的积极性”发表了个人见解,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一是把挂牌督导列入督学的岗位职责;二是全面实行督导负责制;三是建立存在问题整改情况通报制度。
二班学员、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教育督导室主任肖海欧针对县区教育督导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可以通过“四个解决”实现县区教育督导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即解决教育督导“包打天下”的问题;解决督学队伍“魅力不足”的问题;解决入校督导“只督不导”的问题;解决督导结果“使用不当”的问题。
三班“微讲坛”由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科员夏文国主持。
三班学员、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督导处干部孔德招从监测意义、指标内容、趋势特点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工作情况,为各地督导监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班学员、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教育局督学室主任胡景华,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为题,分析了教育督导队伍现状,提出了教育督导队伍建设的六点思考。
三班学员、天津市蓟州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李武,分享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的经验。他提出“两主一导”的工作思路,即以学校为主,自主规划选择建设发展方向;以区为主,主体实施开展督导评估;市督导室突出加强指导监控,统筹推进全市建设工作。
四班“微讲坛”由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教育督导室主任吴新路主持。
四班学员、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教育督导办副主任陈西陵,提出以 “三化三改”(即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教育人事改革、绩效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为主要抓手,不断加大督导力度,抓综合教育督导促优质均衡规范。
四班学员、山东省高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高四清,分享了高密市创新县域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工作经验。一是健全独立行使职能的督导评估体制;二是构建多维推进的督导评估体系;三是持续优化督导评估方法体系。
五班“微讲坛”由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傅联龙主持。
五班学员、贵州省福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正科级督学蒋士萌,介绍了福泉市“四破四立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鲜活经验。“四破四立”,即破校长“官衔制”,立职级“负责制”;破教师“铁饭碗”,立全员“聘任制”;破编制“紧箍咒”,立人岗“动态制”;破考评“一刀切”,立激励“捆绑制”。
五班学员、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柳,分享了自己参加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督导评估验收的体会。她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督导任重道远。
六班暨第四期广东省督学培训班“微讲坛”由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教育局督学詹志伟主持。
六班暨第四期广东省督学培训班学员、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林以凡,介绍了陆丰市责任区督学工作的创新经验。他认为,督导工作应从大处着眼,在小处做细。
六班暨第四期广东省督学培训班学员、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教育局副局长郑永基分享了自己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感想。他提出,教育督导必须在教育发展中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善于把脉,二是要善于出招。
课前“微讲坛”为学员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聚焦督导,分享工作经验、发表真知灼见,为各地督导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思路。 (统稿:宣传委员、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责任督学事务中心负责人 罗曼;审稿:总班主任 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