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学院培训工作的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德才兼备的方针,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相当教学科研能力和适应教育干部培训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院历任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逐步优化,趋于合理,形成了一支优化精干的院内专兼职教师队伍;学院选聘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教育部领导、司局级领导以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院外兼职教师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事业的发展。
1.境内培训
学院关心教师成长,支持教师进修深造,提高业务水平,学院将“培训者培训”纳入教师经常性培训项目。
2.境外培训
把教师送到境外进修学习、调研考察成为学院经常性的工作。通过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学院教师知识得到了更新,视野得到了扩大,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
3.人才引进
在不断提高已有教师水平的同时,学院还紧紧抓住自身的优势,引进大批优秀人才。
4.挂职锻炼
为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了解国内教育的第一手材料,学院每年选派有关教师到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基层挂职锻炼,了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积累实际工作的经验,为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人才输送
由于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输送了干部和人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2人,兼职教师2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8人,硕士学位43人;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3人。
兼职教授
为保证我院干部培训工作更加贴近政策和理论的前沿,更加贴近教育实践的一线,切实解决教育干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学院在建设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高度重视建设兼职教师队伍。自2001年起,学院定期聘任与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密切相关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我院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师资库共有1278位国内外授课专家。
院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兼职教师
郭静,研究员,女,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现任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西南大学访学研究生合作导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方面的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
主持全规办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制度设计》、全规办教育部青年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产权改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子课题《职业教育协同管理政策研究》,以及科研院所、学校和企业的委托课题20余项。个人专著1部《农村成人教育功能实现的机制研究》,合著或参编10余部,如《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研究》《职业教育改革深水探索——职教热点难点问题与对策》《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研究》等。独立或作为团队骨干成员撰写调研咨询报告10余篇,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批示和采纳。先后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与经济》《中国教育报》等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报纸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网刊等全文转载。

于维涛,研究员,1966年5月生。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主任,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管理等。主持或参与《教育强国的理论与重大战略研究》等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主持或参与撰写《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研究》等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决策咨询报告;专著编著《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研究》等9部著作;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高政,研究员,1984年10月生。安徽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哲学方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高级研究学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首批“清源学者助力计划”教学名师培养对象。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治理与改革、价值观教育、教育公平等研究。现任教育部直属机关党校工作办公室(宣传中心)副主任。历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专职教师、教育管理杂志社副社长。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价值理性及其培育》(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当代中国价值教育研究丛书),在《光明日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人民教育》等发表论文60余篇,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文摘周报》等转载。多篇调研咨询报告和内参被教育部主要领导批示并被相关司局决策采纳。主持、参与10余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哲社课题和教育部司局委托课题。主讲“推进教育公平—理论反思与实践方向”、“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反思与未来”等课程。

于京天,副研究员,男,中共党员,1966年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原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学院副院长。专业研究方向是培训管理、教育评价。主要研究成果:主持编著《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报告》、《基础教育:政策与制度热点》、《初为人师指南》等著作3部,参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等著作6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报告》、《中国亟需建立一流的教育督导体系》等。

赵宏强,副研究员,男,中共党员,1966年11月出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学院高校管理教研部教师。专业研究方向是教育管理。主要研究成果:主编著作5部,撰写论文近40篇。代表论文:《维持与创新:社会变革中大学管理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与多样化发展》、《论中国教育期刊的转型》。

郭丽娟,副教授,女,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10月出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现为党建与思政教研部副主任,工会副主席;兼任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分析和领导科学。近几年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在《中国高教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光明日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严加红,副研究员,男, 1972年4月出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曾到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党建与思政教研部教师。
出版专著:《现代教育管理引论》《文化理解视野中的教育近代化研究》《大教育系统在日本的运行与在中国的构建》《大教育系统札谈》《日本型文化札谈》《东京游学丛录》《后羿计划与嫦娥计划——应对日本型文化侵华的策略构想》《教育转型的文化诠释——清末中国西学教育思想研究》《中西文化理解与中国主体观的兴盛——以清末出洋游学游历为实证个案(第2版)》《东京见思录——个人体验的社会史》《清源学事小识》等11部。合作著述《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及合作编著《高等教育论纲》《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素质教育——新世纪的教育使命》等11部。发表论文62篇,其中CSSCI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1篇。
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课题“中日教育理念比较研究”、中国高教学会项目课题“大学校长的学术领导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项目课题“大学校长学术领导模式与机制研究”“中国教育传统与现代性因素交互关系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水平智库项目课题“社会教育政策与立法规制建设研究”;参与教育部人事司委托项目课题“高校领导干部及国家公务员“九五”期间培训状况及“十五”培训规划研究”“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工作“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规划研究”等16项。
专业研究领域:文化哲学与近现代教育;教育战略与政策;大教育及其系统理论;日本文化、社会与教育;领导培训理论与教育领导培训研究。提出教育近代化研究的“中国主体观”模式,日本型文化、社会和教育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大教育系统思想理论。

杨艳玲,副教授,女,1971年5月出生,河北徐水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管理教研部主任。曾在教育部新闻办、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处挂职。近年来,专注于干部培训研究、教育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提高等领域的培训教学改革探索与科学研究,在学院首次将情景教学应用于培训,所开发情景教学“高校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模拟演练”系列课程荣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多次为教育领导干部学员授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院内课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教育发展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合著三部。

黄永军,副教授,男,中共党员,1965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教师。
长期致力于自组织管理原理及在教育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各类教育干部培训、区域教育和学校诊断等工作。研究重点及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学校管理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教育督导职能定位与运行模式、管办评分离与落地路径、高考改革与应对、地方教育综合改革、全员管理学校建设、自组织的学校等。
出版的专著有《学校管理标准升级——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自组织的学校》《自组织管理原理——通往秩序与活力之路》,译著有《大学生健康心理自助手册(插图本)》。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管理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联系邮箱:133576872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