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详情

学院新闻

贯彻中央十六号文件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30日
      2006年10月8日——10月11日,第26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进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事务管理”的专题学习阶段。学员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专题报告的基础上,还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当代大学生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状况,教学工作小组还就本主题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力求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咨询。
      一、提升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关键。在学习、研讨和交流中,学员将关注点聚焦于此。
      首先,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确实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特点。学员认为,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洗涤着每个人的心灵,更新着每个人的观念,高校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在校园中表现为“三进三出”:市场竞争进校园,贫富差距进校园,社会风气进校园;学生学习出校园、生活出校园、交往出校园。
      当代大学生也由此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如在理想信念上,改革开放后文化多样化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对他们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理想和信念的选择和价值判断上出现了困惑,采用实用的态度对待入党和思想进步;在伦理道德上,当代大学生是有所缺失的,他们更应该学会感恩,学会体谅,学会负起社会与家庭责任;在对待贫困问题上,生活的贫困完全可以让一个有志青年,从身体健壮到面黄肌瘦,从精神焕发到目光呆滞,从热情好施到冷漠无情。每个大学生都是带着青春的激情和美好的憧憬来到大学校园的,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四年的大学生活可能让他身心疲惫。据统计,有的高校贫困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5%,但学习成绩在前30%的困难生只占不到5%。同时,由于经济困难,还可能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关于心理问题,学习与生活、就业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独生子女后遗症际等因素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在就业问题上,激烈的就业竞争,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验,也给学生形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其次,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否把学生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是一个迫切需要廓清和纠正的问题。是否以学生为本,是一个未来性判断,即学生对学校办学绩效的回报需要一个过程、要历经一段时间,因此很多学校实际上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授、教师的科研上,即总是把自己有多少个院士、教授、杰出专家,有多少篇论文、多少硕士博士点和重点实验室等等作为了办学的重点,这无疑会削弱对学生工作的重视。而实际上,培养出的学生的质量如何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第二、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学生工作是全校每一个工作者的事,必须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要从学生工作只是学生工作者的事的误区中走出来,确实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第三、要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赖于一个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的评价,它不是简单的就业率、四六级过级率等等的问题,如果过份量化,单一的强调某一项指标不利于学生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第三,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所有教师都履行育人的职责,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三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四是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建设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五是建立和完善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工作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人、帮助人的过程中教育人、引导人;六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文化和校园周边环境。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大家认为,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这是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受到了大家高度关注。
      从学员研讨和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建立起了一支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为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对辅导员队伍重视不够。在队伍建设中,人员、经费投入保障不到位,政治地位不高,职业评价偏低,经济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低。这些情况使辅导员队伍整体上不甘心从事本职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差,分流、分化现象严重;二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不健全。学员认为,这是制约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体制不健全,人为管理因素多,导致工作职责不明确,辅导员的出路问题,或者是发展问题不确定,前途不明朗,部分辅导员不愿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而兼职性的体制更加重了辅导员思想的不稳定,影响了工作成效。同样因为体制问题,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相应的咨询服务体系也无法建立;三是辅导员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因为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致使辅导员队伍本身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绝大多数辅导员为免试推荐的研究生,对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缺乏思想准备,有些人一心只顾考研、联系工作,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不足,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中做扎实有效的工作不够;师资水平低,队伍趋于年轻化,理论功底不扎实,业务不强,专业化、专家化不足,工作方式、方法、模式陈旧。因此,专职的、高素质的、懂学生心理的辅导员较少。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及由此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辅导员队伍驾御能力欠缺。
      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员普遍认为,要采取相应措施健全和完善辅导员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体制与机制。如建立规范的入口机制,公开招聘和选拔辅导员队伍,竞争上岗等;建立和完善激励、淘汰机制;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发展机制,加大培训,严格考核,提供深造机会,解决职称问题,努力实现专业化和专家化;二是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解决辅导员的发展问题。提出的主要举措有,辅导员享有与教师同样的待遇,落实相应待遇,在政策待遇上倾斜,把辅导员从“保姆”角色中解放出来;三是按照十六号文件精神足额配齐辅导员;四是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提高专职辅导员的素质,加强社会实践,更新管理观念加强思想教育及作风建设,加强辅导员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队伍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大家认为,要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力强、讲奉献的辅导员队伍,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方式。
在不断变化和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运行方式。一方面在运行体制上由单向闭合运行向多向开放运行转变。要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树立全方位育人教育新理念,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成长成才一体化。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既在学科外更在学科内,将师德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重,建立学校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晰学生工作职能。对原有职能分类进行强化、弱化和转化。强化教育、咨询、服务、指导的职能。强化的方式通过职能上行和职能下行两个方面来体现,上行的职能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宏观指导等,下行的职能如大量的日常思想教育,大量的学习指导、生活服务等;弱化管理职能,把原有的大量管理、思想教育职能转化为咨询、服务职能,确实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
      2.要改变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状况。
      转变全能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定位和形象,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面发展。解决专业化的问题。要把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一个专业进行长期建设。如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都是专业很强的工作,要对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真正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职业化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专业定位,就可以形成职业,从而有效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发展问题,而不是只把学生工作的人员作为学校其它部门的预备队,使学生工作经常处于短期行为中。专家化,学生工作中应有研究青年学生的专家,有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有德育专家,有人力资源和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等。
      3.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在思想教育方式上切实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以思想教育为主向教育、管理、服务、研究的方式转变。教育必须做到虚实结合,确实为学生办实事,如在贫困生资助、奖学金评选等工作中加大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管理的关键是做到规范化、细致化、法律化。比如,学生遇到意外伤害、学生心理和情感扭曲等等的处理和矫治都需要规范化的管理,要注意从细微入手,严格按程序、法律办事。服务主要是在后勤管理、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所谓研究,即为辅导员的工作搭建新的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者工作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这样既可以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又能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二是由整齐划一向分层次,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转变。三是由以灌输为主向以渗透为主,渗透与灌输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四是由捆绑式教育向选择式教育与引导方式转变。
                                         执笔人:梁金霞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